北京市民政局局長徐志軍近日透露,今年北京將建設10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
去年,本市出臺《關于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明確本市同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和市場化、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建設,構建以事業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撐事業,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重點打造具備養老服務、供需對接、服務監管、老年食堂、老年學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今年1月1日,全市首家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紫竹院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紫竹院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坐落于魏公村斜街7號院,一層設有社區餐廳、老年學堂、健康小屋和居家服務區,二層、三層為托老服務區。上午10點半,社區餐廳準時開餐,前來用餐的老年人絡繹不絕。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中心還貼心地推出了上門送餐服務。
除了吃飯問題,中心的二層、三層還提供托老護理服務,可以長住,也可以短托。
徐志軍介紹,中心提供的托老服務,可以為一部分家庭解決“后顧之憂”,但絕大多數老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目前,工作人員一共梳理出148種養老服務需求,并針對每一種需求都制定了服務規范和標準,老人在家中養老,也能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
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北京將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推廣布局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優化調整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功能,建立健全全面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徐志軍介紹,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整合轄區內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資源,把專業的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身邊和床邊,是目前北京市養老工作推進的重點。今年,全市將建設10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點位設置將綜合考慮空間距離和老年群體人口數量來合理進行布局,從而讓社區居家老年人能夠便捷地找到服務,把專業養老服務送到尋常百姓家。“比如吃飯問題,老人走路幾分鐘就能走到,送餐幾分鐘就能送到;再比如居家養老服務,我們的養老護理員幾分鐘就能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