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等3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社區醫院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今年起至2025年,我國每年新增500個以上的社區醫院。
北京經開區榮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料圖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國服務人口超過1萬人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普遍達到能力標準,達到推薦標準的機構比例達到20%以上,其中東、中、西部省份分別達到30%、20%和10%以上。以省為單位,滿足服務能力標準的村衛生室比例達到40%以上。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應得到有效提升。
行動將加快推進基層中醫館建設,加強中醫醫師配備,提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和轉診轉運能力,指導達到能力標準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標準化的發熱診室(傳染病診室)。此外,在全科醫師隊伍中普及兒科診療知識,尤其是季節性傳染病救治內容,有效發揮分級分層分流救治的作用。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根據轄區居民服務需要和社區醫院建設情況,配齊外科、婦科、兒科、護理、影像、康復等各類適宜人才,同時加強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中醫、藥學、醫技等醫務人員培訓,有計劃地選派基層骨干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學習。
此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推行“一人一診室”,保護患者隱私;并優化就診流程,實行預約診療,減少服務對象候診時間,改進掛號、繳費、打印報告等點位布置,減少人員動線交叉流動。兩類機構還要提供慢性病長期處方服務和缺藥登記配送服務,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飲食、運動建議,推廣非藥物治療方法;同時,應設置老年人優先服務窗口,保留一定的人工服務,改造無障礙通道,提供輪椅、擔架等便民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