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熟,天下足。作為糧食大省,河南一直有著“國家糧倉”的美譽。
河南用全國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產了全國十分之一的糧食,不僅解決了全省1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制成品600億斤左右,是全國5個糧食凈調出省份之一。河南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位居全國前列。
“其中,河南小麥產量更是占全國的1/4,可以說,河南小麥豐收了,國家全年糧食豐收就有基礎,國家糧食安全就有保障。”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成偉提到小麥產量如數家珍。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成偉
“但作為全國第一小麥生產大省,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尚屬空白,亟待國家支持建設。”李成偉說,2024年科技部啟動了農業領域類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目前全國農業領域已有生豬、玉米種業、耐鹽堿水稻、乳業、鹽堿地綜合利用等5家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而作為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的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尚屬空白。
“河南農業大學牽頭建設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是有底氣的。”李成偉介紹,作為河南省重點建設的“雙一流”創建高校,河南農業大學在小麥產業研究領域優勢突出、積淀深厚,有著上百年育種和栽培史。1996年獲批建設的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產優質多抗小麥新品種46個,有力支撐河南小麥產量從1996年的400億斤連續跨上500億斤、600億斤、700億斤新臺階,2022年突破760億斤,穩居全國第一。
2022年,由河南農業大學牽頭,聯合中農發集團、三全食品、金沙河面業等7個龍頭企業,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6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國內優勢單位,以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基礎籌建“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籌)”。據了解,目前籌建工作已經列入科技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重點會商議題,科技部和河南省先后組織召開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論證和推進會,并計劃共計投入27億元支持中心創建。
河南農業大學對建設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有著明確的規劃和思路,該中心將打造成為國家小麥高峰科研平臺,依托平臺組建國家戰略性科技創新團隊,圍繞制約我國小麥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集中優勢資源培育高產穩產、多抗廣適、優質高效的小麥新品種,研究集成配套的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規程,持續提高小麥單產,實現大面積糧食生產提升,保障國家“口糧絕對安全”。
“同時,中心也將與頭部種業企業和食品企業緊密結合,發展訂單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增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應有貢獻。”李成偉表示。
目前,正在轉建中的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里,各項科研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年近七旬的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教授正在為小麥春季管理伏案疾書;而以小麥專家殷貴鴻為代表的小麥育種團隊正在加大糖尿病人專用、富硒富鋅富鐵等功能小麥新品種的科技創新攻關,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功能營養型小麥和健康安全飲食的需要,加速實現我國人民從“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轉變。
李成偉表示:“將原國家小麥工程技術中心轉建為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對加快實現小麥產業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我國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率先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有著重要戰略意義。建議科技部和農業農村部盡快批復,并支持其建成小麥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一流人才匯聚地及成果轉化與應用高地,強力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和糧食安全。”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