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建設是“國之大者”,是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賀蘭山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是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是我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近年來,全國政協委員童安榮十分關注賀蘭山國家公園建設工作,他在調研中了解到,2020年8月,賀蘭山國家公園建設前期研究評估工作啟動,進行建設試點。寧夏、內蒙古兩地的林草部門多次會商,就共同推進賀蘭山國家公園設立和建立生態保護管理協同監管、聯合執法機制達成共識。2023年,寧夏、內蒙古報送《賀蘭山國家公園創建方案》通過了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的技術審查,修改完善后由寧蒙兩區林草局聯合報送國家林草局。“目前,賀蘭山國家公園創建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但管理范圍相對分散,對加快推進此項工作存在一定影響。”童安榮委員談道,賀蘭山是寧夏與內蒙古的界山,保護區在寧夏區域內的面積較多,管護面積較大、監管范圍較廣、管護責任較重,但執法權限有限、基礎設施不完善,管護能力整體亟待提升。
童安榮建議,強化賀蘭山國家公園創建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發揮寧夏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對接國家林草局,推動頂層設計,適時開展本底調查、科學劃定邊界,提出管理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建議方案等。整合優化各類資源,強化創建組織保障,協調相關部門,爭取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支持,加快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進程,打破因行政區劃、資源分類造成的條塊割裂局面,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完整、物種棲息地連通、保護管理統一的原則合并重組,優化邊界范圍和功能分區,推動自然保護區“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監測、碳匯計量監測、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綜合科學考察、完善科研宣教設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