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載體,一座城市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利、環境是否整潔,決定著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5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城市更加宜業宜居。
工作和生活在城鎮的人口顯著增加——
1949年末,中國的人口城鎮化率只有10.64%,伴隨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一批新興工礦業城市誕生,人口向城市聚集,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后,城市發展呈現蓬勃生機,大批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各項城鄉改革和對外開放舉措密集出臺,為中國城鎮化的起飛做好了準備。
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和各項改革舉措陸續出臺,城市集聚效應更加明顯,區域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城鎮化率快速增長。黨的十八大確立了以人為本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各領域配套改革穩步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三大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扎實推進,新型城市建設亮點紛呈,城市對外開放站上新起點,城鄉融合發展初見成效。2023年底,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6.16%,比2011年末提高了14.33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19個百分點。
中國城市數量也在顯著增長——
1948年末,中國城市共有58個,新中國成立后,大批縣城改設為城市。1949年末,全國城市數量達到了129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建設步入快車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加快發展,城市數量快速增加。到2023年末,城市個數達到694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297個,縣級市397個,建制鎮21421個。
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數量持續增長,城市的發展質量也及時跟上。75年來,中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持續改善——
市政設施明顯改善。經過多年建設,中國城市的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優化,設施質量持續提升,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供水管道長度達110.3萬公里,年供水總量674億立方米,供水普及率99.4%;供氣管道長度99萬公里,年供氣總量為2544億立方米,燃氣普及率98.1%。此外,全國生活垃圾處理率、城市公廁數量等也持續增長。
交通出行更加便利。伴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運輸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城市公交、地鐵、城鐵、出租車、網約車和各類共享車輛極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2022年,中國已有55個城市建成軌道交通線路,客運總量達193.1億人次。
郵政通信方便快捷。過去,城市郵電通信發展水平低,網絡規模小,生產設備老舊,物資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伴隨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郵政通信業蓬勃發展,快遞業與電商、制造業等行業深度聯動,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效銜接,產業鏈不斷延伸,觸角直達城市的各個角落。2023年,地級以上城市(全市)郵政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4845億元,比2012年增加3.9倍;快遞業務收入11647億元。與此同時,中國的通信技術從3G追趕、4G并行到5G領先,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信息技術不斷迭代,“互聯網+”融入城市的各行各業,改變著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居環境更加優美。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城市人居環境更加美麗。到2022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82.1萬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公園綠地面積86.9萬公頃,公園面積67.3萬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3平方米。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6微克/立方米。同時,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89.4%,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