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海市楊浦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楊浦區區長周海鷹在會上指出,楊浦積極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的“1+2+3+4”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打響“楊‘數’浦”品牌。2025年,在堅持不懈抓改革、促創新,優化協同聯動發展格局方面,楊浦將構建高效銜接的創新鏈條,營造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激發多元主體的創新活力,以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契機,謀劃建設“楊‘數’浦新質秀帶創新區”,在楊浦全域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創新生態,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作為上海創新濃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和上海市唯一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楊浦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厚積成勢,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加快構建。
楊浦區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天煒向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近年來,楊浦發揮“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大學+大廠”特色優勢,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的“1+2+3+4”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打響“楊數浦”品牌,區內集聚包含抖音、美團、嗶哩嗶哩、京東達達等在內的數字經濟企業8000余家,稅收貢獻占比達到40%以上,營收占比達到60%以上。其中,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1月至11月,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2907.8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高于全市超過3個百分點,規模占全市近五分之一。
“總體來看,楊浦數字經濟呈現出‘34567’的結構特征。其中,‘3’指數字企業數量占全量企業的比重超三成,‘4’指數字經濟總稅收貢獻占比超四成,‘5’指數字產業化稅收占數字經濟五成,‘6’指數字經濟營收占全量企業營收超六成,‘7’指產業數字化企業數量占數字企業的近七成。”張天煒說。
近兩年來,楊浦區基于大數據構建“數字經濟”識別模型,全面梳理區內數字企業底數和數字經濟發展特征,深入開展數字經濟分析研究。研究顯示,楊浦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生態正不斷完善,數字經濟厚積成勢,在完善創新發展生態、拓展載體空間、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等方面均有亮眼表現。
作為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楊浦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源動力,全力匯聚各類創新資源。區內現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區7家(占上海50%、全國5%),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重點實驗室11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上海市專業技術平臺39家,上海市工程中心50家。區內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超13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86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4家,均位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
當前,楊浦區內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字經濟企業約2000余家,包括美團、B站、字節跳動等頭部企業及緯景儲能、商米科技等8家獨角獸企業。據了解,楊浦區2023年數字企業總營收超8000億元,總營收同比增長近30%。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上海萬物新生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田牧對記者說:“作為一家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為主的企業,楊浦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幫我們做了很多工作,為我們排憂解難。公司能順利成長到今天,我們也希望能為楊浦及上海作出更多貢獻。”
商米科技公共事務負責人徐瑞晗向記者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充分肯定了楊浦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創業氛圍。“公司選址落戶楊浦,是看重楊浦的商業數字化及豐富的線下商業形態及多元化的商業創新。如今公司10年的發展成果也印證了我們當時的選擇。”她說。
與此同時,楊浦積極落實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分工,聚焦互聯網電商、在線文娛、醫藥醫療、科技金融等12條細分產業鏈,建立鏈長牽頭協調、秘書長單位統籌推進、聯合召集人協同攻關、專家指導建議的融合工作機制,促進優質企業加速集聚,“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實現同頻共振。
展望未來,楊浦將持續聚焦構建“1+2+3+4”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優化賽道布局、數字企業引育、政策要素支撐等方面加強謀劃,著力推動數字經濟實現從“量的拓展”到“質的躍升”。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