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鄭新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1月2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正在形成“1+1+N”的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
據介紹,第一個“1”,是《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這是統攬美麗中國建設各項舉措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個“1”,是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關鍵支撐。“N”是指分領域行動,既包括城鄉建設領域的美麗城市、美麗鄉村,也包括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綠色制造、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其他重點領域。
其中,《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聚焦引導各城市在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5個方面,因地制宜開展美麗城市建設,打造美麗城市示范標桿,建設高品質生態社區,引導建設各類美麗細胞,爭取到2027年,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區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宜居更加凸顯、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推動50個左右美麗城市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到2035年,城市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形成智慧高效、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美麗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同時,方案還提出了《美麗城市建設參考指標體系(試行)》。
《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聚焦農業農村生態環保領域農民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出4項重點任務、18項重要舉措,努力建設村莊干凈整潔、農業綠色低碳、生態環境優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力爭到2027年,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重點區域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有條件的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劣V類水體。到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農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鄉政府駐地、中心村等重點村莊全面完成環境整治,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劣V類水體,有條件的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率先重現鄉村“河里游泳、溪里捉魚”的親水記憶。方案同時提出了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