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邢燦)記者日前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福建省共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七條措施”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2023年11月,市場監管總局出臺并實施《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若干措施》,從標準、認證、計量等方面推出“七條措施”,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健男介紹,一年多來,市場監管總局支持和指導福建省局成立工作專班,綜合運用標準、合格評定、計量等市場監管工具箱,按照立即見效、積極推動和延伸拓展三個類別,建立工作臺賬,明確責任分工,加快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在標準方面,截至目前,按照“共同選定、共同研制、共同比對、共同使用”的工作機制,已累計出臺兩岸共通標準285項,覆蓋了電子信息技術、農產品、服務業、新能源等兩岸各具優勢領域,打造“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共收集29萬多份標準信息,吸納40名臺灣專家加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認證方面,授權福建省局對在平潭綜合實驗區交易的產品確定試點范圍,采信臺灣地區合格評定結果,探索閩臺認證采信的路徑。在計量方面,積極支持海峽兩岸加強計量交流合作,推動建立健全海峽兩岸計量保障體系,支持兩岸綠色低碳融合發展。歡迎臺胞報考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考試,2024年有13名臺灣同胞報考,3人取得注冊計量師資格。
劉健男介紹,上述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促進了產業發展。烏龍茶共通標準促進產量增長超過100%。食用菇共通標準促進價格上漲了10%。紡織新材料共通標準促進銷售收入過億元。二是促進了標準共通。臺灣同胞參加各類標準、認證和計量工作,更加熟悉大陸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大陸也學習借鑒臺灣地區好的做法,兩岸在規則上更加互通,情感上更加融合。三是促進了貿易發展。比如國家碳計量中心,幫助兩岸企業共同應對碳關稅貿易壁壘,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閩臺認證采信,為貿易往來提供了更多便利。兩岸標準共通作為“新四通”之一,已經成為兩岸融合互通的橋梁紐帶和技術支撐。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