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鄭新鈺)2月2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介紹了噪聲、餐飲油煙、惡臭等“家門口”的環境問題的解決情況。
在噪聲問題方面,李天威表示,一是堅持民生為本。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噪聲治理“千件萬戶”投訴典型案件調度,一共調度了1600多件,受益群眾50多萬人。推動打造“消除雜音、睡得安心”的寧靜小區,全國目前已建設完成寧靜小區2132個。推廣“靜音車廂”,在京滬、京廣等鐵路線路上已有99列靜音列車在飛馳。
二是堅持制度強基。生態環境部指導地方進一步明確噪聲污染防治的監管職能,全國338個地級市(不含三沙市)中已經完成了283個。近20萬家工業企業已經實現了噪聲“持證排污”,年內全部28萬家工業企業將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北京、江蘇等11個省份劃定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超過860平方公里。
三是堅持科技賦能,推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完成了4005個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實施城市噪聲地圖應用試點,配套建設監測設備300余套。定向音響、多功能智能桿等設備在社會噪聲污染防治方面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基坑氣膜、低噪聲施工設備等技術在降低建筑施工噪聲方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對于餐飲油煙、惡臭異味擾民的問題,李天威提到,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在《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等多項重要文件中都提出了推動解決餐飲油煙、惡臭等群眾身邊環境問題的措施和要求。同時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推動餐飲油煙、惡臭標準的制修訂,使解決投訴問題有法可依。
二是強化幫扶指導,持續組織開展重點問題的督辦,定期調度重點投訴的辦理情況,督促地方及時解決問題,指導地方建立本地區的督辦機制,針對急難問題及時組織專家進行現場幫扶。2024年篩選了61個群眾投訴較為集中的問題進行督辦,根據相關數據,案件投訴的數量從5000余次下降到200次左右,惠及約20萬人。
三是強化宣傳引領,生態環境部組織建設典型案例庫,收集了全國211個餐飲油煙、惡臭污染防治的典型案例,通過網絡、報刊、圖書等形式開展宣傳,給地方政府和企業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做好宣傳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