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全國多省市反詐實踐的深入調研發現,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的形勢依然嚴峻。”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三橋派出所副所長楊蓉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電信網絡詐騙治理難點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犯罪集團利用區塊鏈、AI換臉等新技術實施精準詐騙,技術對抗性持續升級;二是黑灰產業鏈條涉及通信、金融、互聯網等多領域,形成“卡農-卡商-水房”的完整生態;三是境外窩點占比超60%,緬甸、柬埔寨等地形成專業化詐騙產業園區,跨境執法存在取證難、追贓難。
為此,她建議構建“打防管控宣”五位一體的治理新格局,切實守護人民群眾“錢袋子”安全。
一是構建“四維一體”綜合治理體系,建立國家反詐聯席指揮中心,整合公安、金融、通信等部門數據資源,實現“資金流-信息流-人員流”全鏈條穿透式監管。參考深圳龍崗公安分局經驗,構建"區級反詐中心-派出所專班-社區網格"三級響應機制;增設“組織跨境電詐罪”,提高“幫信罪”量刑標準,明確虛擬貨幣、數字藏品等新型資產追繳規則;搭建全國統一預警平臺,運用AI算法實時分析通話特征碼、IP跳轉規律,2024年浙江預警系統已實現5分鐘內觸達潛在受害人;建立“風險賬戶熔斷機制”,對異常交易實施15分鐘冷靜期。推廣深圳“藍馬甲”模式,組建3000人專業反詐勸阻隊伍;實施“精準滴灌”宣傳工程,針對大學生群體開發“劇本殺”反詐課程,針對老年人制作方言版防詐短視頻,參考廣州天河區“反詐日歷”經驗,建立受騙人群畫像數據庫;推行“無詐社區”創建活動,將發案率納入平安建設考核,對連續3月零發案社區給予物業費減免獎勵;設立中緬泰老“四國聯合執法區”,派駐常設警務聯絡官,建立境外窩點衛星定位系統,2024年已成功摧毀12個緬北詐騙園區;構建國際司法協作云平臺,實現電子證據跨境核驗、涉案資金快速凍結,推動與東南亞國家簽訂雙邊引渡條約。
二是推進三大重點攻堅行動,開展物聯網卡專項整治,要求運營商落實“二次人像比對+活體檢測”開卡流程,2025年底前清理未實名卡2000萬張;建立“涉詐APP溯源機制”,對未履行審核義務的應用商店實施“一票否決”式處罰,下架高風險金融類APP超5萬款;創建“涉案資金智能返還系統”,打通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數據接口,2024年浙江已實現72小時原路返還;探索“犯罪嫌疑人財產申報令”制度,將退贓退賠情況作為量刑重要依據,某案件通過該機制挽回損失達87%。建立“反詐信用懲戒庫”,對出租出借銀行卡人員限制高鐵購票、信用卡申領等權利,納入失信名單;推行“區塊鏈+反詐”模式,利用智能合約技術自動攔截涉詐轉賬。
三是推進長效治理機制建設。推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實施細則出臺,明確互聯網平臺內容審核責任,建議增設“過失幫信罪”;組建國家反詐技術實驗室,每年投入5億元研發深度偽造識別、暗網追蹤等技術;實施“反詐合伙人”計劃,對提供重大線索群眾給予涉案資金10%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