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刁靜嚴)“把適合您的中藥材料放入到香囊中,一個養生香囊就制作完成了。”3月5日下午,一場“非遺小鼓”和艾草香包手工制作活動在北京朝陽區和平街愛新驛站上演,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帶領轄區新就業群體女性代表制作養生香囊和“非遺小鼓”,現場歡樂又溫馨。
據悉,2025年初街道將和平東橋愛新驛站打造成為志愿服務主陣地,聯動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3所駐區高校結合各自學科特色推出“四時養正·節氣有方”“化工科普”“美育志愿”等服務項目,將愛新驛站打造成集學習、服務、交流于一體,志愿者與居民互動的“溫馨港灣”。街道整合場地資源打造志愿服務“示范點”,高校將專業特長轉化為社區服務動能,形成了“街道搭臺、高校實踐”的志愿服務工作新格局。
此外,街道為破解服務供需錯位問題,建立與社會單位雙向互動清單。通過前期調研征集100余條需求,形成助老、助殘、環保、教育、文化等服務菜單。其中,結合居民科普需求,街道聯合轄區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等5家科研院所,推出“研光和韻”科普宣傳志愿服務項目,全面提升轄區居民的科學素養與生活品質,自2022年項目發布以來,街道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07場,探索出“居民需求導向、團隊積極響應、街道監督落實”的服務模式,形成常態服務新亮點。
街道還攜手首華物業等轄區物業單位,開展“和善志美·家園共治”志愿服務項目,開展“消隱煥新”周末大掃除、“垃圾分類進萬家”“設施維護巡查隊”等活動,不斷提升社區環境品質、增強居民參與社區自治意識。12個社區根據自身特色,開展形式各異的黨員公益日活動,形成“志愿服務大集”滿足居民不同需求。其中,十四區社區“相約14日”公益日持續19年,累計服務超18700人次,獲評2025年朝陽區最美志愿服務項目。
近年來,和平街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依托黨建協調委員會平臺優勢,以“3+5+12+N”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打破資源壁壘,凝聚轄區3所高校、5所科研機構、12個社區以及文化組織、新興領域企業等多元力量,構建了“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基層治理”的融合模式,打造了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志愿服務品牌——“和善志美”志愿服務行動。
展望未來,和平街街道將以“和善志美”品牌為動力,深化內涵,拓展領域,通過數字化賦能、跨界聯動與全域推廣,書寫志愿服務新篇章,讓志愿服務成為基層治理“暖心引擎”,為居民幸福生活添彩。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