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任職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全國政協委員。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強調兩個關鍵字:“穩”與“進”。其中,指出,2024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安排2025年工作時,報告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故此,我認為在推動今年各項發展建設任務高質量完成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穩”與“進”的關系,以高質量“穩”與“進”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穩”的基礎上更加奮發有為地“進”。“進”的成效既要體現在以速度規模為標志的“量”上,更要體現在以結構效益為標志的“質”上。讓經濟在“長個子”的同時,“體形”更好、“體魄”更強。應聚焦科技自立自強、數字經濟躍升、綠色發展轉型等領域,大力實施全鏈創新、深化改革、制度開放,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在“穩”的基礎上更加因勢利導地“進”。要結合各地特點和實際,因地制宜、主動作為。堅持以需求牽引問題導向實施經濟政策,針對民營企業等重點對象,瞄準新能源等關鍵領域,抓住人工智能等破局契機,持續打出紓困解難、培基固元、賦能升級的組合拳。
在“穩”的基礎上更加統籌兼顧地“進”。要樹立大局觀、全局觀,高度重視經濟系統內部的平衡,高度重視發展和安全的平衡,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金融安全、能源供應、民生保障等“穩”的核心領域,以科學決策把隱患化解在政策源頭。善于抓住關系全局的“國之大者”,善于抓住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惠民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住改革發展穩定的“牛鼻子”,善于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要害問題,集中資源、靶向發力、重點突破,實現“一子落滿盤活”。(中國城市報記者鞏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