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子是否合格直接關系到農業能否豐收,這取決于種子檢驗機構的把關作用是否得以充分發揮。
“然而,當前不少地方農產品種子檢測機構較為匱乏,不利于種子質量管理、市場秩序維護以及種子質量保障。”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高作鎮陳甲村黨總支書記、建湖縣天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魯曼對中國城市報記者說,以江蘇省為例,該省13個市僅有7家種子檢驗中心,資源分布明顯不足。再聚焦到江蘇省鹽城市,該市不僅是農業大市,更是種子生產和用種的重點區域,身為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市與中國蟹苗之鄉,2024年,其主要農作物繁制種面積強勢突破百萬畝,幾乎占據全省的“半壁江山”,約占50%。但鹽城市種子檢驗中心僅有一家——鹽城市農業科學院種子質量檢驗中心,于2023年12月才組建。
對此,魯曼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與規劃引導。制定全面的國家級種子檢測中心建設規劃,明確不同地區種子檢測中心的布局、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設立專項建設資金,對積極建設種子檢測中心的地方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對種子檢測機構建設的投入。同時,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明確種子檢測機構的職責、權限和監管機制,確保檢測工作的規范性和公正性。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與設備更新。引導各省設立種子檢測專項基金,重點支持地方種子檢測中心的建設和設備購置。鼓勵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式,為種子檢測中心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此外,定期更新和升級種子檢測設備,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和儀器,如分子標記檢測設備、高通量測序儀等,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
三是強化人才培養與引進。鼓勵農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設種子檢測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種子檢測專業人才。建立種子檢測人才培訓基地,定期對現有檢測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升其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的種子檢測人才到地方工作,充實地方種子檢測隊伍。
四是推動區域合作與資源共享。引導不同地區的種子檢測中心建立合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和業務協作。建立區域種子檢測聯盟,共同開展重大種子質量問題的研究和解決,聯合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抽檢工作,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此外,搭建全國性的種子檢測信息平臺,實現檢測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為種業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五是加強質量監管與認證體系建設。完善種子質量監管制度,加強對種子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監督,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種子行為。建立健全種子檢測機構認證認可制度,對符合條件的檢測機構頒發認證證書,提高檢測機構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同時,加強對認證檢測機構的監督管理,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和能力驗證,確保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