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文風樸實、數據翔實,得到代表和委員們的高度評價。”3月7日,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周漢民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今年我國仍制定了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這是一個跳起來才能摘到的果子,需要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奮力前進來實現。
培育擴大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政府工作任務之首。對此,周漢民表示,提振消費需要政策組合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表現為將赤字率提升一個百分點,還表現為我們的錢要投向何處。另外,我國14年來首次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說明我們的貨幣政策要因時因勢而調整,這不僅要確保資金精準投放,而且要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他說。
周漢民談道,目前提升消費的手段都是重要的,比如以舊換新、發放消費券等,但要考慮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要做到因勢利導。他具體表示,一方面,隨著我國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要更加重視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希望社會更加關注老年人養老過程中對于家具、寢具和潔具的更新需求。另一方面,“青春經濟”值得關注,這是指1995年到2015年出生的年輕人,他們正成為消費增長的主力軍,其消費呈現多元化、個性化以及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特點。電影《哪吒2》的熱映,以及《黑神話?悟空》等文化產品受到年輕人追捧,都是二次元、國潮文化以現代原創方式表達的成功案例。
周漢民強調,釋放年輕人的消費潛力,追其源頭、究其根本,是要提升其就業、創業的熱情。在就業領域,應廣泛開拓就業渠道;于創業方面,要著重激發青年群體活力,充分釋放年輕力量。目前,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創造了大量、全新的就業崗位,同時,網絡直播、帶貨等線上業態也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要因勢利導、鼓勵創新;此外,中國企業“走出去”也為海外就業創造了條件。“就業模式正從傳統‘剛性’走向‘剛柔并濟’,也就是說,未來不一定要一天上 8小時的班,人們只要能在就業中找到一種自食其力的機會就可以。”
城市為擴大內需提供基礎和支撐。我國城鎮化率雖已達67%,但發展仍方興未艾。“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城鎮化不僅涉及城鎮化率,還關聯戶籍問題。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將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和經濟動能。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如長三角,可考慮進一步放寬戶籍限制,逐步探索省際的政策協調。”周漢民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