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人才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職業教育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國計民生,對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蘇華表示,職業教育要根據城鄉人口流動多層次、多元化的趨勢,不斷增強教育服務供給的適應性,為提高人口素質提供支撐。一是助力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變化,為農業轉移勞動力提供與市場高度匹配的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讓他們不僅能進城,還要“留得住”“生活好”。二是支持返鄉人員就業創業。錨準地方特色產業,整合教育、人社、農業農村等部門和行業協會的資源,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將職業技能培訓送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群眾家門口,讓更多返鄉“新農人”逐夢“興農路”。
產業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石。蘇華認為,職業教育要助力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加強校企深度合作。緊盯產業需求,調整專業布局;建立以技術技能為紐帶的校企合作共同體、聯合體,“以教助產”“送技入企”,為壯大富民產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獻“技”獻“策”。二是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以政府為主導,聯合農技推廣部門、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大戶等各方資源,搭建城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共同推動科技成果入鄉入企落地生“金”,激活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大棋局”,催生更加豐富的鄉村綠色、生態新產品。
文化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靈魂。蘇華建議,職業教育要主動承擔促進城鄉文化交融發展的時代任務,使本土文化萌發“新芽”、茁壯成長。一是打造新型文化空間。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師資力量,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鄉土文化元素,開發有鄉土特色、含藝術價值、受市場歡迎的文創產品;通過文化品牌與科技元素的有機融合,提升城鄉文化品質,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二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大學生“送文化進鄉村入社區”實踐活動,通過文藝展演、藝術品鑒、文化講座等多種形式,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產品供給,用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群眾美好生活,讓“書香氣息”溢滿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