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景德鎮的千年陶瓷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景德鎮大力傳承弘揚改革的優秀基因,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為統領,著力下好改革“先手棋”、爭當改革“排頭兵”,以重點領域的先行先試,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改革動力。
聚焦改革創新,中國城市報記者在今年兩會期間對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委書記胡雪梅進行了專訪。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委書記胡雪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城市報: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進文化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作為目前全國唯一文化類試驗區,景德鎮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樣成效?
胡雪梅:建好國家試驗區,既是政治任務,更是改革使命。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文化類國家試驗區,其本質就是先行先試,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陶瓷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圍繞進一步加強陶瓷品牌、版權保護,我們系統推進“定標準、立法規、護產權、促交易”多項改革舉措,制定“景德鎮制”陶瓷品牌通用要求和技術團體標準,頒布《“景德鎮制”陶瓷保護條例》,創建景德鎮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法庭、版權服務中心、快速維權窗口,讓每一朵“創意之花”都得到最精心的呵護,“景德鎮制”區域品牌價值年溢價超70%。
我們還同步推動景德鎮國家陶瓷版權交易中心與深圳文交所共建陶瓷交易運營中心,試運營3個月交易規模突破1.8億元,未來將形成以數字經濟全要素交易為核心的百億級陶瓷交易平臺、千億級陶瓷產業集群。
此外,為進一步盤活陶瓷文化遺存和物理空間,正在積極探索申報文化消費REIT陶溪川項目,探索文化資源證券化路徑,多元拓展文旅項目資金來源。
中國城市報:從首款軍民通用型直升機直11、到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直10、再到第一架大型民用運輸直升機AC313……回望奮進路,景德鎮曾創造了中國直升機史上多個第一。圍繞航空產業,景德鎮是如何以改革促科技成果轉化的?
胡雪梅:我們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和牽引,綜合運用改革辦法和市場化舉措,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加快發展。
景德鎮被譽為“中國直升機的搖籃”,航空產業有基礎、有優勢、有前景,擁有國內為數不多的直升機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托管、運營“全牌照”資質。去年,國內最大的3噸級eVTOL成功試飛,亮相珠海航展,適航批產后前景廣闊,另外還有若干新機型正在加快研制。
為加快航空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我們聚焦“用市場機制、分配制度吸引和穩住更多航空企業”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力推進全省航空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試點,充分借鑒各地先進經驗,制定了航空科技成果轉化10條激勵措施,目前正在加快制定實施細則,并已組建6億元創投基金,推動產業創新研究院、旋翼制造創新中心等落地,力爭最大程度把改革紅利變為產業實力,努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航空產業集群。
中國城市報: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景德鎮陶瓷產業產值首次突破900億元大關,規模以上陶瓷企業數量增長20%。其中,陶瓷制品出口額與2020年相比增長3.2倍。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景德鎮持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為推動陶瓷產品揚帆出海,景德鎮在外貿體制改革方面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
胡雪梅:千百年來,景德鎮“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陶瓷沿古老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為最早的全球化商品之一。
為進一步推動陶瓷產品揚帆出海,景德鎮大力推動陶瓷交易、物流、運營等模式創新,深化通關、稅務、外匯等制度創新,千方百計重振陶瓷外貿雄風。我們大力實施貿易便利化改革,全力開展陶瓷外貿“千企百億”行動,針對陶瓷貿易小批量、個性化、定制化的特點,深化全省唯一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9810海外倉出口模式,在北京、上海、迪拜等熱點城市線上線下布局景德鎮陶瓷官方旗艦店38家,在13個國家建成陶瓷海外倉17個,在6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常態化通關出口。
同時,我們想方設法“借船出?!?,深化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海西經濟區等方向的區域合作。去年底,國家試驗區與廈門自貿區共同探索“雙區聯動”模式,聯合打造“中國特色文化出口先行區”,通過自貿區外貿政策賦能陶瓷出口,一體推進陶瓷產品、陶瓷品牌、陶瓷文化出海。
中國城市報:市場主體是營商環境的“晴雨表”和“感應器”。我們注意到,2024年景德鎮新增市場主體4.1萬戶、同比增長5.9%。聚焦營商環境改革,景德鎮出臺了哪些創新性舉措?
胡雪梅:我們聚焦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優質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大顯身手、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面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企業準入準營等32項“一件事”實現高效一次辦,業務申報材料平均減少70%,辦理時間平均縮減85%,跑腿次數平均減少75%;在江西省率先打造“公證+稅務+不動產登記”模式,核稅認定和辦證由5天壓縮到20分鐘;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改革,審批事項精簡27%,審批逾期率直降為零,被推介為全國工改項目電子化試點;低風險市場主體“無事不擾”實現率達99.9%,讓大家安心經營、放心發展。2024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4.1萬戶、同比增長5.9%。
同時,創新推出“政企圓桌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為召集人,一季一專題、一月一主題,當面傾聽企業訴求,現場解決企業難題。今年已圍繞航空、文旅等主題,協調解決數十個具體事項,著力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良好氛圍,吸引了一批“老樹發新枝”“老企帶新企”項目。2022年才落戶的照明產業鏈主企業樂彭電器,今年年初將總部從沿海省份遷至景德鎮,還帶來上下游規上企業5家,預計年產值由3.5億元增至9億元、稅收實現翻番。
中國城市報:據統計,過去10年,景德鎮人口呈凈流入趨勢,目前“景漂”人數已超過6萬。景德鎮是如何通過改革創新人才服務機制,打造世界陶瓷人才高地并助力“景漂”人才發展?
胡雪梅:山高人為峰。景德鎮每一次跨越的足音、每一份創新的答卷,都離不開人才這個核心資源。目前,景德鎮集聚了3400多名非遺傳承人、近9萬在校大學生,以及50多個國家6萬多中外“景漂”,人才資源非常豐富。
為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一池春水”,景德鎮圍繞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協同發力,創新人才服務機制,出臺《打造世界陶瓷人才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建立貫通線上線下的“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設立“景漂人才之家”,制定人才認定、子女就學申請等一系列“景漂”服務清單,幫助解決醫療、住房、子女入學等“關鍵小事”;制定“景漂”人才職稱申報支持政策,在本地創新創業或繳納社保的“景漂”,不受戶籍限制,都可以參加職稱評審;推出免擔保、免抵押的特色“景漂貸”金融產品,為人才提供項目孵化、融資對接等服務;通過打造一流的科研人才創新平臺、技能人才創業平臺、藝術人才創意平臺,持續放大“才聚瓷都”的人才品牌效應,讓更多人才“金種子”在景德鎮破土而出、拔節而長。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