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網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葉中華)3月20日,記者從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北京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7.7%;2025年全力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8%的目標。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維亮作發布。首都之窗記者李磊攝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維亮透露,2024年北京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0.1%,特別是在以下領域實現了創新突破。一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二是獲批人工智能領域首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推動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三是建設了全國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四是建成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五是打造國內領先的數字技術應用試驗田,著力推動數字技術和產品應用落地;六是構建面向全球的對外開放格局。
劉維亮說,根據制定的《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2025年工作要點》,共計8個方面。
一是取得數字技術新發展。將重點攻關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爭取在國際上取得更多領先成果。打造智能體軟件,讓軟件更“聰明”。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探索新的科研模式。支持企業組建數字技術創新聯合體,建設國際開源社區,形成開放合作的技術創新生態。
二是夯實基礎設施新底座。將加快推動先進網絡部署和應用推廣,新建5000個以上5G-A基站。推進IPv6在全市基礎網絡規模部署,推動工業互聯網擴容升級。加快建設海淀、朝陽、亦莊、京西等4個公共算力中心,推動全市智能算力供給規模突破4.5萬P。打造國家級區塊鏈基礎設施,提升與實體產業融合效率。
三是實施數據要素市場新改革。將銜接國家數據基礎制度整體布局,深入開展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加快推進“一區三中心”建設。在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落地數據要素企業200家以上,構建合規監管的數據采集、傳輸、加工、應用體系。推動公共數據歸集治理與開放利用,建設企業、行業、城市等五類可信數據空間,發布一批高價值數據集。
四是構筑數字產業新優勢。將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發揮大模型伙伴計劃效能,促進人工智能產業上下游合作。加強軟硬件協同創新,促進平臺經濟健康拓展。培育數字內容新業態,建好數字人基地等元宇宙服務平臺。推動具身智能產業示范,構建研發平臺,辦好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和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一會一賽”。
五是開放產業數字化新場景。將抓住“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在教育、醫療、文旅等多個方面深化數字技術應用。開放人工智能賦能學生學習與發展、教師教學等應用場景,助推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藥研制領域形成突破,面向制造業重點需求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垂類大模型,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模型提升信用評估、運營管理和資本管理效能。
六是推動標桿工程實現新突破。將加快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4.0階段擴區升級,支持路側智能相機、雷視跨模態融合等自動駕駛技術攻關。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推動元宇宙與城市空間深度融合。落實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改革發展方案,完善數據登記、評估、入表、交易規程機制和數商服務管理體系。實施數字視聽超現場示范,打造3個超高清直播舞臺和30個超現場劇院。
七是打造數字經濟“一區一品”新格局。將推動全市各區結合資源稟賦,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數字經濟發展道路。例如,支持海淀區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支持經開區發展具身智能、信創和未來空間產業,支持東城區發展數字文旅產業等。
八是營造數字經濟營商新環境。將深入落實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政策,支持外資企業申請業務牌照。構建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為主體的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大會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北京數字經濟企業出海創新服務基地,提高核心設施的運營服務能力。支持數字經濟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做好中小企業上市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