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由國家確立并主導管理,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職能,聚集國家公園在建設、管護等方面工作跟進監督,強化監督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壓實責任,加強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此前,三江源地區戴著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黃河源水利風景區以及自然遺產等多個‘帽子’,且受到不同的屬地政府、主管部門管轄,存在管理職能交叉重疊、權責不清的問題,管理模式較為分散,管理效率也較低。”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理順管理體制,青海省紀委監委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列為護航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專項監督的重要內容,派出督查組通過實地調研、調閱資料、約談指導等方式督促公園管理局黨委切實優化體制機制,推動整合園區4縣生態保護管理職責成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整合各部門自然資源執法職責成立資源環境執法局,并推動完善相關制度規范49項,促進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統一、高效執法。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對有關單位落實管理制度、履職盡責等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抽查暗訪,強化日常監督,確保依法依規辦事,在公園管理工作中積極作為。
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達2.7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境內占到總面積的70%以上,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的生態環境成為當地的重點工作。雅安市滎經縣紀委監委開展專項監督,蹲點督促主管部門徹底摸排全縣需關停的小水電站、小木材廠等,并明確責任部門和整改期限,要求其在嚴格執行關停規定的基礎上,扎實做好復草復綠、水源涵養等工作。
四川省華鎣市曾有“煤都”之稱,長期的煤炭開采造成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結合在走訪、座談中了解的情況,我們梳理市生態環境局、市煤管局等在礦山地質生態修復治理等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意見。”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推進生態修復工作的同時,紀檢監察機關及時督查督辦有關問題線索,對落實退礦還林、河道清淤等工作不力,不作為慢作為的責任部門、黨員干部嚴肅追責問責。目前,共推動清理廢棄礦渣40萬方,復綠礦山100公頃,大熊貓的野外生存環境得到有效修復。
因建設武夷山國家公園需要,福建省武夷山市所屬7個行政村搬離了世代居住的大山。圍繞實施生態補償、促進搬遷群眾就業增收,該市紀委監委壓緊壓實屬地責任,督促各行政村對生態補償資金進行專項管理,要求建立臺賬、公開到戶,規范發放程序,并嚴查各類虛報挪用、套取截留等違紀違法行為,確保惠民政策落實到每村每戶。在公園建立運行后,督促農業農村、人社等部門對搬遷群眾強化就業信息服務,加大培訓力度。在有關部門幫扶下,超過1200名搬遷群眾從事公園生態管護、生態旅游開發等工作,實現了穩定就業、持續增收。
海南省中部山區擁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為保護這片綠水青山,居住于核心區的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高峰村村民搬入雨林外的新居。該地縣、鄉兩級紀檢監察機關聯動監督,挨家挨戶了解搬遷群眾入住后的實際困難,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墻面裂紋、陽臺滲水等房屋質量問題,要求建設單位每日報送質量自查報告并跟進監督整改,目前已推動整改具體問題209項。(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