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10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及未成年人的電信網絡犯罪4822人。一些不法分子以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追星族為對象進行詐騙,低齡受害人數量大,社會影響惡劣。
據介紹,由于未成年人易沉迷網絡、受到各類不良信息誘導,在遇到問題時,易與網絡因素疊加,誘發實施網絡犯罪。除虛假交友、騙買游戲裝備、騙取客戶保證金、信用卡提額詐騙、刷單詐騙等詐騙手法外,還出現了利用網絡平臺監管漏洞虛假充值、騙取運費險及退貨款、詐騙未成年追星族等新型犯罪手段和作案方式。
一些詐騙團伙利用未成年人心智發育不成熟、識別風險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弱等特點,以及法律對未成年人從輕、減輕處罰的特殊政策,脅迫、教唆、利誘未成年人參與、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甚至利用公司化運作,裹挾未成年人加入跨境詐騙集團。
例如,設置“高薪”“兼職”等誘人入職條件,使未成年人成為詐騙集團業務員;發布租借網絡賬號、銀行卡、電話卡、收款二維碼信息,讓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覺中為網絡詐騙犯罪提供幫助;發布支付轉租中介酬勞等廣告信息,使部分未成年人成為收售“兩卡”的職業卡商等,嚴重損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危害社會和諧穩定。
最高檢還提到,隨著手機和電腦使用的低齡化,未成年人進行網絡游戲、網課、網絡購物等時間長、頻率高,加之未成年人防騙意識薄弱,遭受網絡違法犯罪侵害的風險日益加劇。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學生網上學習、社交之機詐騙錢財。有的在班級群冒充班主任騙取學費、收取愛心捐款。有的以低價出售電子產品、掃碼領取虛擬禮物、游戲充值等方式,誘騙未成年人通過網絡支付費用。
此外,多地發現,一些不法分子以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追星族為詐騙對象,在網絡平臺發布“明星感謝粉絲”“領取任務”“明星生日回饋”等消息,以充值返現等手段,誘騙未成年人用手機多次掃碼,實施詐騙。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問題,最高檢指出,檢察機關對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依法從嚴懲處,重點懲治成年人脅迫、教唆、引誘、欺騙未成年人參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組織、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違法犯罪行為。(記者盧越)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