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林工作室”的墻上掛滿了各種榮譽,這些是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愛林工作室”負責人王愛林工作的認可。但是在她心中,對少年兒童的呵護、對人民幸福的守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才是她最大的職責與使命,當地的群眾親切地稱她為“法官媽媽”。
王愛林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2004年,王愛林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科爾沁區人民法院。18年來,她扎根基層、愛崗敬業,曾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法官”“雙百政法英模”等稱號。
2014年,王愛林剛剛從科爾沁區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調到少年法庭從事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十年的歷練,在法庭上她早已是一名駕輕就熟的資深法官。而第一次面對未成年人的開庭帶給她的震撼卻是前所未有的,當審判席上的孩子怯生生地問“法官阿姨,開完庭我能回家嗎”的時候,當悲痛欲絕的父母崩潰大哭的時候……作為一名法官、一名母親,王愛林對自己的職責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法官要做的,不僅是用法槌敲出公正,更要用自己的力量為那些曾經誤入歧途的生命重新燃起光芒。
王愛林(左二)和同事開展工作。(受訪者供圖)
2015年深冬的一天,王愛林在審閱高三學生小強尋釁滋事的卷宗時,發現了案情以外的一件事。眼下是高考網上報名關鍵時刻,如果錯過,小強來年就不能參加高考??稍嫔形吹玫劫r償,矛盾未化解。時間不等人,王愛林緊急趕往幾十里外小強家所在村子了解情況。
原來,小強八歲時,父親因車禍癱瘓。案發當日,小強的母親因無法忍受同村婦女的奚落而廝打,小強見狀也上前參與。事后那名婦女抵觸情緒很大,拒絕調解。為了能從根源上化解矛盾,也為了小強能夠返校備戰高考,王愛林多次往返奔波,促使雙方達成諒解。終于,在報名期限截止前,小強順利報上了名。案件審結后,王愛林一直跟蹤回訪,關注著小強的成長,接濟他們的生活。后來,小強考上了鐵路局,開始了新生活。
每次面對涉案未成年人,王愛林的心情總是極其沉重。怎樣用心拉孩子一把,讓孩子擁有全新的人生?在長期的工作中,她總結出了“三個三”少年審判教育新機制,即在個案審理中實行庭前、庭中、庭后“三個三”教育挽救措施,并付諸實踐,為未成年被告人接受改造、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庭前走訪。(受訪者供圖)
2018年,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法院正式成立了以王愛林名字命名的“愛林工作室”。她帶著同事們在關愛幫扶其他重點未成年人的征途上成為主力軍,“愛林工作室”的工作范圍從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延伸到犯罪預防、志愿幫扶、新時代普法等多方面。
在“愛林工作室”的幫助下,雙胞胎小明、小亮,雙雙考取了985重點院校。當王愛林來到他們家時,孩子們的媽媽端出一碗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蕎面,說道:“咱農村條件差,沒啥能招待的,我想著這幾天天冷,蕎面是咱庫倫的特產,你們吃碗面能暖和暖和。”
這一碗熱騰騰的蕎面,深深地溫暖了王愛林的心,也堅定了她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從信訪接訪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到成為科爾沁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一級法官,王愛林以一顆赤子之心,關愛未成年人,全心全意為群眾排憂解難,用責任與愛心詮釋著法律的莊嚴與溫度。
(文中小強、小明、小亮均為化名)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