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蔡煜(左二)正在向當事人了解情況。 上海市楊浦公證處供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東明
《法制與新聞》記者 黃浩棟
24年來,蔡煜從一名政法院校畢業生成長為上海市楊浦公證處黨支部副書記、副主任,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公證員”“上海市學雷鋒、文明服務示范標兵”“上海市公證行業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編撰出版《中國公證史編年(1902—1979)》等書籍、論文、調研報告百萬余字。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與蔡煜面對面,分享他職業生涯中的“三個壯舉”和精彩故事。
一張地圖走街串巷
蔡煜畢業于華東政法學院,專業能力強,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本可以留在檢察院工作的他卻毅然選擇了公證員這個比較小眾的職業。
1998年7月,蔡煜進入上海市楊浦公證處工作,從一名公證調查員干起。每天一大早,他就手持地圖、拎著公文包開始走街串巷,核查各類公證證據。
“我是個路盲,去陌生地方搞不清方向,為了不耽擱調查速度,只能早出晚歸,每兩個月就要買上海地圖與本區地圖,把去過的每家單位標記下來,包括電話、姓名。”蔡煜說。參加工作的第一年,他就去了一千多家單位,幾年下來,他翻爛了幾十本上海與本區地圖,常用的外調聯系電話都爛熟于心,跑遍了上海大街小巷。
公證調查讓蔡煜廣泛接觸到基層單位與群眾,真正體會到“公證為民”的內涵。在調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當事人無法提供證據的難題,他總是千方百計尋找線索,對不愿意配合調查的單位軟磨硬泡,取得有關單位配合;休息日跑檔案館、圖書館、派出所、房地產交易中心是常事;對于一些名人繼承案件,蔡煜還在舊報刊、日記、傳記、年譜里尋找有價值的線索,尋找證人,救活了許多本來辦不下去的“疑難雜證”。
“要當好一名公證員,首先要跟老百姓一條心,要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不要怕麻煩;其次要勤學習,要善于運用各種法律服務工具滿足老百姓與社會正當的法律服務需求。其三還要時刻保持自己的操守,不為外界所惑。”蔡煜說。
這些年蔡煜先后辦理了全國首例用于境外法院訴訟的涉外繼承法律意見書、全國首例運用憲法解決外國人遺囑信托承繼案件等新型復雜案件。
創新探索公證調解
“蔡煜工作室”是楊浦公證處2014年1月成立、以蔡煜名字命名的一個運用公證調解功能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專業工作室。
“公證員代表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參與調解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在多元化解非訴糾紛中可以成為一支重要力量。這些年我積累了豐富的調解經驗,成立工作室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蔡煜說。他嘗試用公證調解的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可以追溯到2011年,當時他受理了一件復雜信訪案件,信訪人“一哭二鬧三撞墻”,經過700余次溝通,平衡各方利益,最終就地化解了這起復雜信訪案件。
這些年來,他不斷探索總結,打通公證調解與其他法律服務工具的壁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證調解工作方法。
“公證調解的關鍵在于讓調解對象真實感受到公證員的真心實意,不打官腔不作秀;同時還要讓他們感受到公證員不偏不倚公開公平的調解態度。”蔡煜說,“其成功的秘訣則在于傾聽,要讓調解對象充分表達意見,甚至牢騷和埋怨,因為學會傾聽是建立彼此信任的第一步。”
蔡煜介紹說,公證調解首先要“講規矩”,也就是要在法治框架內解決問題。其次要“接地氣”,用調解對象聽得懂的話和方式與調解對象溝通,取得調解對象的信任。其三還要不斷豐富自己知識儲備,既要熟練地運用相關法律技能,又要掌握各個領域的相關知識;既要有良好的個人心理素質,又要掌握心理學知識,善于把控好調解現場。
據統計,“蔡煜工作室”自成立以來,調解成功率達到80%以上。在此基礎上,楊浦公證處又成立了“家事法律服務中心”,為老百姓解決家事糾紛提供了一個新平臺。
精心編撰公證史書
《中國公證史編年(1902—1979)》的作者竟是蔡煜,一位長年深耕在公證法律服務一線的公證員,這著實讓記者對其刮目相看。蔡煜說,這是他花費5年多業余時間撰寫而成的,2019年正式出版。
據介紹,這部公證編年史近40萬字,影印20余幅珍稀資料,全面梳理了我國從清末到改革開放前夕近80年的中國公證發展歷程,一舉填補我國法律制度史研究空白,也為中國近現代司法制度、民商法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史料。該書獲得第六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為了順利完成此書撰寫,蔡煜查閱了數千萬字檔案、文獻,遍訪各地公證史料,甚至請人在國外代購珍貴公證史料。
有一次,蔡煜從網上查得日本東京某舊書店存有一本1937年出版的《中國東北公證》一書,他費盡周折取得了該書的詳盡內容,事后他發現此書是抗戰時期日本搜集的我國東北地區公證資料匯編,印數只有100部,非常稀少,國內各大圖書館均無收藏。
第一位中國籍公證人用毛筆書寫的公證書,民國時期公證結婚公證書,各色偽政權公證機構出具的偽公證書,新中國首份公證書承辦公證人的資料……這些珍貴公證史料有的塵封在檔案館、圖書館,有的流落街頭當廢品出售,有的被私人收藏家視為珍貴資料收藏而秘不示人,最后以復印、摘抄、拍照、購買等方式匯聚到了蔡煜手中,并得以重見天日。
這些年,蔡煜查閱了海量公證史料文獻,為編撰中國公證史書提供了扎實的史料基礎。蔡煜還開設了“布衣史話”個人微信公眾號,發表了數十篇原創文章,專門宣傳、普及公證法律文化。
當問及編撰中國公證史書的初衷時,蔡煜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編撰中國公證史,既可以普及、宣傳中國公證文化和公證制度的獨特優勢,又可以為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公證制度提供歷史借鑒。”
目前,蔡煜還兼任中國公證協會重點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大事記》編寫組主要負責人。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