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1日電(記者郭榮榮)3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迎兩會·新時代檢察這五年”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最高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檢察長童建明重點圍繞“深化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主題,介紹了五年來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及檢察機關協同各方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工作成效,民政部、共青團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會議并回答記者提問。會上發布了主題為“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的最高檢第四十三批指導性案例。
“2018年,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最高檢專設未成年人檢察職能部門,為全面強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提供了組織保障。”童建明表示,五年來,各級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傾情守護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
發布會上的數據顯示,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不捕率、不訴率分別為68.5%、59.9%,較2018年上升34.4個、36.9個百分點。五年來,檢察機關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7.1萬人,適用率由12.2%上升至36.1%,超過97%的被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走上正途。
發布會透露,五年來,檢察機關共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萬人,年均上升3.6%。其中,起訴強奸、猥褻兒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13.1萬人;救助未成年被害人4.2萬人,發放司法救助金6億余元。會同公安機關、婦聯等推行“一站式”詢問、救助機制,建成2053個“一站式”辦案場所。
童建明表示,在促推“六大保護”協同發力上,檢察機關認真落實未成年人“兩法”,立足法律監督職能,找準與其他“五大保護”的結合點,有針對性地助推相關主體依法履職盡責,力促把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發布會重點介紹了未成年人檢察業務集中統一辦理工作開展情況。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歸口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統一辦理后,檢察機關握指成拳,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此次發布的第四十三批指導性案例,就是對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職能“化學融合”實踐的總結。
本批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共四件,分別為防止未成年人濫用藥物綜合司法保護案、阻斷性侵犯罪未成年被害人感染艾滋病風險綜合司法保護案、懲治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犯罪綜合司法保護案、未成年人網絡民事權益綜合司法保護案。這批案例的發布,有利于指導未檢業務集中統一辦理工作更加規范有序開展,也有助于形成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共識,以司法保護助推“六大保護”融通發力,共畫未成年人保護“同心圓”,共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