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飄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在云南省麗江市徐徐展開的一幅幅美麗畫卷是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也是麗江市法治鄉村建設工作獲得成效的見證。
鄉村振興,法治同行。近日,司法部“2023年法治鄉村基層行”采訪團走進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開南街道貴峰社區、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了解當地法治鄉村建設情況。
立足紅色文化,打造法治建設新樣板;依托旅游資源,建設法治鄉村……近年來,云南省麗江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發展之路。
賡續紅色基因
大力弘揚法治精神
從麗江市區出發,驅車10公里,采訪團一行來到古城區開南街道貴峰社區。微風吹拂的秋日,走進貴峰社區,只見粉墻黛瓦的庭院錯落有致……鄉韻悠悠、村風融融,一派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景象。
開南街道貴峰社區的街邊風景。人民網 周靜圓攝
貴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和立峰介紹,社區依托開南研習所、和萬寶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將紅色資源與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打造聚焦“賡續紅色基因、弘揚法治精神”的古城區紅色開南法治文化廣場,進一步推動當地群眾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法治氛圍。
走進貴峰社區的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采訪團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在溫室里,各色鮮花競相爭艷,分揀車間工人忙忙碌碌。
車間工人在整理花束。人民網 周靜圓攝
“花卉基地流轉土地1120多畝,剛開始有的群眾不配合我們的工作,搬遷工作難做啊!”和立峰說。
為化解土地流轉產生的矛盾糾紛,開南街道綜治中心健全網絡管理機制,落實矛盾調處責任,建成分析研判室、矛盾糾紛調處、公共法律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工作室。
和立峰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承擔起“法律明白人”的職責,積極宣傳政策法律、化解矛盾糾紛,帶頭引導成立了大來下鄉村旅游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由集體統一流轉,居民土地入股,分紅的形式,來解決居民后顧之憂。
“在法治鄉村建設上,我們積極探索貴峰社區模式。”和立峰說,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成功打造出一條“黨群服務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代花卉農業”的鄉村振興研學路線,有效提升了社區黨建工作效率和為民服務水平。
新時代的鄉村發展,離不開有效的鄉村治理,離不開法治的一路同行。
云南省麗江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平生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麗江在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健全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和平安建設機制、深入推進鄉村依法治理等方面,走出政治引領聚合力、法治保障促發展、德治教化樹新風、自治強基注活力、智治支撐賦動能“五治”融合多元治理的基層善治之路,法治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依托旅游資源
建設民主法治示范村
麗日藍天,秋高氣爽。行走在白沙鎮玉湖村,一條條村道向上蜿蜒,納西族民居建筑錯落有致,儼然一幅幽靜閑適的鄉村美景圖。
玉湖村村景。人民網 周靜圓攝
玉湖村位于玉龍雪山南麓,被稱為“雪山腳下第一村”。村落的建筑群距今已經有千年歷史,墻體均由當地天然石塊砌筑而成。由于海拔高、土地貧瘠,這里曾經是麗江壩區最貧困的村子之一。如今,通過發展旅游、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玉湖村面貌煥然一新。
玉湖村黨總支副書記和新華介紹,近年來,玉湖村堅持黨建引領,注重保護與體現特色并行,實現了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打造出了極具特色的村容村貌。
“玉湖村在探索古村落長效管理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以村黨總支為核心,黨員帶頭、村民參與、共建共治的鄉村自治機制。”和新華說。
鄉村要扮靚扮美,離不開法治之筆。
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方面,玉湖村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貼合實際的法律服務下鄉和基層普法宣傳活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玉湖村法治文化廣場。人民網 周靜圓攝
同時,玉湖村因地制宜建設普法場所,將法治元素與當地特色有機結合,形成與玉湖村風景融為一體的普法陣地,既滿足了本地群眾的法治文化需求,又能讓游客在旅途中學習和增強法治觀念。
現在,村子里田園綠了,房前屋后花木繁盛,人居環境極大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數也大大提升了。玉湖村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
玉湖村附近草甸。人民網 周靜圓攝
法治興,鄉村安。日前,司法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發出《關于常態化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的通知》,為推進“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常態化、長效化,作出部署安排。
據了解,麗江市將法治鄉村建設納入《麗江市法治政府建設規劃(2021—2025年)》《麗江市法治社會建設規劃(2021—2025年)》和“八五”普法規劃重要內容。目前,麗江市共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5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6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98個。
王平生表示,接下來,麗江市司法局將立足“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強化依法治市統籌作用,加大基層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力度,加強鄉村“法律明白人”和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進一步夯實鄉村普法根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責編:梁秋坪、鄧志慧)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