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湖南省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跨省通辦”專窗,工作人員通過視頻告知遠在上海的劉先生申請的二孩準生證辦結情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積極推進政務服務 “跨省通辦”,目前已與7省22個縣市區簽訂了跨省通辦協議,梳理跨省通辦事項126項,實際辦結30余件。
人民圖片
距離實現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又進一步。4月26日舉行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福建省、河北省、黑龍江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12個省區宣布開展對接合作,共同推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
記者發現,目前政務服務“區域通辦”正在加快;包括吉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內的省份結合當地實際,推出了特色“跨省通辦”事項;未來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難點仍是如何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
區域間政務服務
“跨省通辦”加快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前實現第一批58個事項“跨省通辦”,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包括河北省、廣東省、重慶市、甘肅省、貴州省、天津市、云南省、福建省、江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湖南省、江蘇省、青海省、湖北省、安徽省、吉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內的多個省份已經發布了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工作方案或實施方案。
“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是非常好的改革理念,可打破地域和部門界限,整合資源,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提高政府效能。”中南大學地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公共管理系教授胡春艷表示。
目前,區域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按下加速鍵。1月7日,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舉行政務服務“區域通辦”合作簽約儀式,并于即日起實施。美好愿景正在北方三省一區變為現實。
時隔不久,中部7省9市集中簽約啟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3月25日,湖南省長沙市、貴州省貴陽市、安徽省合肥市、江西省南昌市、浙江省寧波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北省湘潭市、河南省鄭州市、湖南省株洲市等7省9市舉行了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線上簽約儀式。
此后,西南五省份也在快速跟進。4月21日,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簽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148項政務服務事項今后將在西南五省區市實現“跨省通辦”。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計算社會科學實驗室主任孫濤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隨著社會人口流動加快、企業跨區域經營活動的日益頻繁,各地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進度將取決于地方電子政務和數字政府的建設水平,各地可以先從局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或者臨近的區域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
既有便民套餐也有“特色菜”
地方推出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套餐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胡春艷認為,地方在國家“跨省通辦”事項清單的基礎上,可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發展情況,對事項清單進行動態調整,比如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省份的事項清單可以向創業人員的政務服務辦事需求傾斜,旅游大省則可以向文旅服務事項傾斜。
在此方面,已經有省份走在了前頭。《吉林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方案》中,除了列出國家“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外,還列出了特色任務清單。
上述方案顯示,特色“跨省通辦”任務將聚焦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聚焦北京、上海、海南、廣西、云南等養老就醫熱點省區市,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務工就業熱點區域,聚焦本地產業合作協作等跨省服務需求。
推出便民“特色菜單”的不止吉林。《廣西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實施方案》提出,在分批完成2020年、2021年國家“跨省通辦”事項清單的基礎上,同步拓展自選“跨省通辦”事項。
以2020年廣西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為例,在國家“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基礎上,廣西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還增加了包括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變更、設立、延續在內的41個自選事項。
此外,北京、天津根據經開區區域特點、企業辦事需求、信息化系統功能等實際情況,在國家“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基礎上,分別推出了人力資源服務許可、企業登記檔案查詢等10項政務服務事項,作為首批兩區通辦服務內容。
政務服務標準化有待制定完善
未來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還將面臨哪些難點?
受訪專家均提及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標準問題。“跨省通辦”事項的受理辦理在推進過程中,因各地政策法規制度不相統一,帶來設立的受理審批條件不一致,導致線下推動“跨省通辦”難度較大。
孫濤介紹,關于政務服務標準方面,各地有所不同。盡管國家有相關的標準,但這些標準是基本標準也是最低要求,各地實際采取的標準差異較大。“以直轄市為例,相比其他城市,直轄市在很多方面規定可能更加嚴格。另外,即使同屬一個省份,省會城市和其他城市間政務服務標準差異也較為明顯。”孫濤說。
胡春艷認為,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過程中,如何跨越屬地界限、整合各層級和部門利益,需要進行以服務事項為中心的頂層設計,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并進行激勵考核、監督問責方面的制度建設。
具體到政務服務標準,胡春艷建議,圍繞民生重點領域精簡審批事項和流程,制定完善全國跨省辦理事項統一標準,規范辦事操作流程,編制異地辦事指南、各地互認標準,減輕各地區獨立對接的人、財、物成本支出,可為構建全國性“跨省通辦”政務服務體系奠定基礎。
近年來,注意到異地和本地信息不對稱、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各地政務服務“跨城通辦”“跨省通辦”范圍和內容不斷擴大,“無差別受理”“容缺辦理”等措施的推行,盡量讓群眾在異地能享受到本地同等政務服務的便捷。
同時,北京市、河北省保定市、江蘇省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以及山東省濟南市、日照市、淄博市等地已在市級或下轄區縣的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了“辦不成事”窗口,幫助群眾解決辦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05月03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