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紅色經典步道周邊架空線入地、桿箱整治后煥然一新。
黃浦區紅色經典步道導覽圖。
上海市黃浦區興業路76號,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的舊式石庫門建筑。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這里舉行。
近日,上海市委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新館即將建成開放。
上海市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紅色底蘊。而黃浦區地處上海市中心,集聚各類紅色遺址遺跡、紀念設施140余處,居全市第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黃浦區始終堅守建黨初心、弘揚建黨精神,全力打造“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區。
紅色經典步道
串聯紅色遺跡
踏上黃浦區復興路,市民們便會發現,人行道上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塊十分低調卻又極其獨特的標識地磚。地磚上有直徑250毫米的圓形標識,標識中間是向遠處延伸的道路圖案,外圈則是“紅色經典步道”6個字,向市民們傳遞著它的身份信息。
黃浦區紅色遺跡遺址眾多,空間上星羅棋布,如何將紅色點位串聯?黃浦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時俊華表示,“一大”會址周邊紅色景點數量多、分布集中,相互之間步行可達,比較容易形成一個小范圍的游覽整體,以市政道路串聯的方式為載體服務紅色旅游,能夠更好地詮釋黨史和城市發展史的紅色榮光,構筑交旅融合、互動體驗的城市紅色徒步名片,從而增強旅游體驗。
因此,區建管委根據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前期調研成果的基礎上,創新方式方法,精心規劃設計,開展了“紅色經典步道”建設工作,進一步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
紅色經典步道項目以現有市政步行道路為紐帶,將“一大”會址周邊的紅色遺跡、遺址串珠成鏈、編織成網,以長度7.1公里的13條步行道網絡,串聯起14處紅色點位;通過“紅色經典步道”的建設,實現資源圈層疊加,從“零散展示”到“整體展覽”,整合紅色地標、照亮紅色文化地圖。
據了解,整個“紅色經典步道”將改造提升13條市政道路,融入設計元素,在步行道路上增設地面主題LOGO。同時,黃浦區還將增設紅色經典步道導覽圖,通過開發人行導覽系統加強線路指引,增強紅色場館在公共交通道路上的展示度。
時俊華表示,目標是將紅色地標打造成“紅色露天博物館”,豐富人文徒步體驗,提升游客打卡游覽的興趣。
據悉,當前紅色經典步道建設已基本完成,待細節進一步打磨完善后就會呈現出一個完整的面貌。屆時,紅色經典步道將以中共一大紀念館為起點,市民游客可以輕松漫步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又新印刷所舊址、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等14個紅色點位。
值得關注的是,黃浦區紅色經典步道不僅在物理形態上實現14個紅色點位的串聯,未來還將實現資源圈層疊加,從“零散展示”到“整體展覽”。
據黃浦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曹小敏介紹,目前3D導覽系統正在抓緊開發當中。“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獲取對應某個遺址或遺跡的音、視頻介紹。另外,我們將和一些演出團隊進行合作,結合各個紅色點位的特點,推出沉浸式的展演或快閃之類的藝術活動,賦予不同路段不同的漫步體驗?!彼f。
經典注新解
講好紅色文化故事
“上海市黃浦區是黨的誕生地所在區、共青團的發源地、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唱響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現有各類紅色革命舊址遺址及設施140余處,獨一無二的紅色資源和悠久綿長的革命文化構筑了黃浦城區豐厚的紅色底蘊?!鄙虾J悬S浦區委書記杲云表示,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是黃浦區一以貫之的使命擔當。
為更好地介紹和凸顯黃浦區作為“黨的誕生地”所在區的光榮歷史,黃浦區加快建設、推出,并不斷完善了近年來重點挖掘保護利用的“四址一空間”紅色陣地: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的展陳呈現和運營接待工作;做好又新印刷所舊址、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舊址史跡陳列的布展開放工作。兩處舊址預計將于6月中旬對社會試運營開放。
在已經建成并開放的“復興·頌”黃浦區紅色文化體驗空間,以紅色之城為主題,運用“科技+游戲+互聯網”的宣傳展示方法,介紹區內140余處紅色遺址遺跡及黃浦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印跡,開發紅色IP主題游戲,運用“破次元”的思路為紅色經典注新解,讓紅色文化產品更加符合青年一代認知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在興業路黃陂南路的交叉口,特地保留了一段長約50米的側平石。
時俊華表示,考慮到“一大”會址所在的興業路的特殊性,在施工時盡可能做到“修舊如舊”,既滿足現有道路的使用要求,又能原汁原味地呈現出它的歷史風貌。“本著修舊如舊、尊重歷史、保護傳承的理念,在施工過程中也特地保存了這么一段‘初心之路’,向那一段崢嶸歲月致敬?!睍r俊華說。
此外,由黃浦區委宣傳部主辦,區文旅局、上海歌劇院承辦的“百隊紅歌·‘詠’動新時代”全區合唱展演,吸引了許多市民的目光。5月17日至23日的每天下午,來自黃浦區各行各業的近百支合唱隊登上淮海公園的舞臺,謳歌中國共產黨、謳歌百年輝煌、謳歌新時代,展示全區群眾性紅色歌詠活動的熱烈氣氛。
此外,黃浦區充分運用中共一大紀念館等革命遺址舊址、紅色主題場館以及紅色經典步道等資源,廣泛開展學習體驗活動,創作推出了一批聚焦紅色文化的文藝作品。
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
為了讓一系列慶祝活動“實”起來,黃浦區制定了“我為群眾辦實事”九張清單,突出“實”的導向,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融入到慶?;顒又?體現在工作推進中。
截至5月20日,該區四套班子共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13個、重點發展項目16個,區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干部建立黨支部工作聯系點19個、聯系項目21個,前往黨支部工作聯系點調研指導34次,前往“我為群眾辦實事”聯系項目調研指導16次。
記者注意到,由于歷史原因,黃浦區內各類老舊房屋密集且年代久遠。黃浦區大力推動舊區改造,通過設立黨建聯席會議推動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形成合力破解舊改難題。
寶興里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人民廣場附近,這里曾誕生上海首個居民自治組織。2020年12月,寶興里用時122天完成2119證居民全部簽約,創造了近年來上海市大體量舊改項目居民簽約完成時間的新紀錄。2021年,黃浦區的工作目標是確保完成2萬戶、收尾8個項目以上。目前,全區已梳理出項目22個、總量規模超過2.5萬戶。各職能部門積極推進落實《關于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強化黨建引領舊區改造全周期的實施意見》,全面復制推廣新時代寶興里舊改群眾工作“十法”,加大力度推動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截至目前,全區12個項目已完成一輪征詢,2個項目高比例生效,為高效完成全年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為使紅色經典步道周邊景觀整體提升,區建管委對“一大”會址所在的新天地區域道路進行了重新攤鋪翻排,并對區域內原有的線、桿、箱、頭、牌進行全要素綜合整治,力求達到“線清、桿合、箱隱、景美”的效果,實現管線、桿箱及城市家具設施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
據了解,新天地區域內共實施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路段31條,長度12.7公里,共拆除電力、路燈、監控等各類桿件1331根,合桿整治后,新建“綜合桿”387根,減桿率達71%,合桿率達100%。原來分散的各類標志標牌桿、信號燈桿、照明燈桿、監控設備、5G設施等桿件設施如今全部煥然一新,整合到新設的黑色亞光多功能綜合桿上,提升了市民的視覺觀感度。
在架空線入地和合桿整治方面,黃浦區2021年計劃實施道路改造50條,長度25公里,各職能部門圍繞新天地區域、衡復風貌區、豫園地區、老外灘、南外灘西片區等區域內重點道路實施架空線入地和桿箱綜合整治,推動整治區域內設施減量化、設備小型化、設置隱形化、布局規范化、應用智慧化。(圖片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提供)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05月31日 第07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