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建設中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工人們正在養護新安裝的黨徽。
全亞軍攝
黨史館紅色大廳作為大型禮儀活動場所,有著最為強烈的文化屬性和嚴格的空間布局。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供圖
黨史館建筑裝飾細部主題符號是“向日葵”。大廳主水晶燈造型設計也是取“葵花向陽、永放光芒”之意,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的精神。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供圖
近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與大屯北路交會處,一座首都“紅色新地標”揭開面紗:大氣簡潔的序廳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各界人士,莊重典雅的紅色大廳見證了國家領導人莊嚴的入黨誓詞,完善的公共設施、便捷的參觀流線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它就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下稱“黨史館”)。
記者了解到,在近千天的建設過程中,先后有200多家單位、近5萬人直接參與這項工程。其中,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承擔了黨史館全過程工程咨詢,以及紅色大廳等公共空間的室內設計任務。
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承擔該項目的相關人員,探尋這座豐碑式建筑背后的前沿建設理念和別具匠心、巧思妙成的細節設計。
全過程工程咨詢
提供高質量綜合解決方案
建筑是立體的藝術,是寄托了設計者思想與情感的一個重要載體。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此前沒有一座以黨史為主線、全景式展示黨矢志不渝奮斗之路的永久性展館。為了更好地學習好、總結好黨的歷史,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黨史館應運而生。
將鏡頭拉回到2018年9月10日,黨史館破土動工。項目從藍圖變成現實,用了987天的時間,對于總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規模的建筑來說,堪稱奇跡。
“集團所屬的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全過程咨詢單位,第一個參與到項目建設中。”項目總咨詢師張林振所說的“全過程咨詢”,其實就是業主的“智囊團”,要負責立項、設計、招采、成本管控的全過程管理,為施工提供支持保障,并對參建方提出需求。
面對復雜的參建主體,又在建設過程中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要想不負重托如期完工,這就要求整個咨詢工作必須創新。
“僅是組織編制的技術規格書、材料白皮書,我們就有100多份。”項目副總咨詢師劉晗介紹稱,項目全面引入專業技術顧問,在照明、舞臺、聲學、藝術、物業等方面形成專業化服務模式;組織行業頂尖專家開展技術論證,把好技術經濟論證關,并協同設計、施工、生產、驗收全流程單位共同研究開展專題論證會等,團隊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確保項目高水準建設。
營造典雅質樸的空間氛圍
細部符號傳承文化精髓
不同于普通展館類建筑,黨史館性質特殊,如何通過殿堂空間體現新時代精神及文化自信?又如何通過室內細節表達文化基因?
“簡潔、莊重總體要求必須在室內設計中延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內院院長曹陽表示,團隊通過對原建筑的解讀,決定在空間梳理和塑造上摒棄繁瑣復雜的裝飾語言,以簡潔的線條、挺拔的空間造型、充滿力量的塊面,蘊含刀砍斧鑿的寓意,表達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砥礪前行的艱辛歷程。
曹陽介紹稱,序廳結合中國傳統建筑四梁八柱構造體系,將空間界面重新梳理整合。天花借鑒傳統建筑內檐形式,遵循原有坡屋面結構進行了層層遞進的設計,從建筑吸聲考慮運用金色的輕質吸聲體材質,取“光芒萬丈”之意,象征共產黨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記者了解到,紅色大廳作為大型禮儀活動場所,有著最為強烈的文化屬性和嚴格的空間布局。
“設計提取中國古典建筑藝術造型語素,結合時代背景特征,滿足現代化會議活動使用需求。在營造空間整體氣氛的同時,注重人的尺度感受和細節把控,增強了空間的場所感。”曹陽說。
在大廳內,有一個設計細節值得關注——“向日葵”。“黨史館建筑裝飾細部主題符號是‘向日葵’,它是太陽的象征。”項目負責人董強解釋稱,中間的葵花象征我們的黨,周圍團花緊簇象征著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同時向日葵還有一直向陽、翹首仰望、堅守向往、初衷不改之寓意。
與“向日葵”相似的是,大廳主水晶燈造型設計也是取“葵花向陽、永放光芒”之意,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的精神。
“外圈的金色光芒線寓意著中國共產黨100周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生生不息;內圈28朵葵花花瓣,寓意建黨到新中國成立28年的艱辛歷程;兩圈56朵葵花花瓣,寓意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董強說。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設計上處處體現了黨的元素,材料選擇上也別具匠心:柱礎樣式為覆盆式蓮瓣造型,采用拋光漢白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徑直而中空,象征著黨的清正圣潔;地面選用雅安紅石材(紅軍紅)與紅色為主基調的長城畫作呼應,教育后人不忘革命史,走好新的長征路。
注入新理念、新技術
人性化設計亮點紛呈
一座成功的建筑,既要從傳統中繼承和當今時代相適應的內容,也要映射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
“黨史館嚴格按照綠色建筑三星標準,對標國際標準實現綠色建筑控制。”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兵舉例稱,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一次成型效果良好,減少了二次抹灰;施工采用新型材料,注重安全性,利用隔震技術,有效保護建筑體在地震作用下基本無損傷,避免展陳、精裝等在地震中的傷害,保證功能的延續。
李兵還提到,內裝大理石采用干掛技術,品質與美觀兼得,保溫隔熱、堅固耐用,在實現低碳環保的同時,使建筑宏偉、高貴、純潔、優雅氣質得以最完美地呈現。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黨史館在表達厚重感和紀念意義的同時,也在功能上與時俱進。比如,通過聲學計算,達到完美聽覺效果;參展過程可通過智能化分析,得出參展人員對展品的關注度;合理配置休息空間,設置USB充電接口等設施,衛生間考慮男女廁位配比……每一處細節無不體現著智能化設計和人性化考量。
如今,氣勢恢宏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已隆重開館。民眾將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這座偉大建筑的獨特魅力。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07月12日 第06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