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衢州市龍游縣溪口鎮鄉村未來社區鄉村禮堂外立面。
衢州市龍游縣溪口鎮鄉親們在鄉村未來社區共享食堂內用餐。
共享食堂、無人書屋、智慧籃球場、“刷臉”就能進入的大禮堂……在浙江省衢州市的鄉鎮里,這樣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已成為現實。
作為全國率先啟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的浙江省,如何踐行未來鄉村理念逐漸成為該省未來一階段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大重心;而衢州作為浙江甚至全國率先啟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的地區,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衢州是農業農村大市,借助未來鄉村建設的契機,我們也想為共同富裕探索出一個新場景。”衢州市副市長徐利水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未來鄉村長什么樣?相較于城市未來社區有哪些不同?共同富裕在這里如何落實?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來到衢州市一探究竟。
“八鄉”改造留住鄉村記憶
始建于1959年的黃泥山小區坐落于衢州市龍游縣溪口鎮,是一個有著60余年歷史的黃鐵礦職工生活區,至今擁有住戶500多戶1000余人。在這個小區里,老房子紅墻綠瓦,錯落有致。
然而,前些年隨著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人才流失、資源閑置、生活品質下降……黃泥山小區一度陷入凋敝。
改變,從未來鄉村相關計劃開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來到溪口考察,看到政府部門一些空間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比如職工食堂之類的場所。當時我就想,這些資源如果能拿出來適當改造,然后和老百姓共享該有多好。”朱勝萱是溪口未來鄉村相關項目的總負責人,同時也是鄉伴文旅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想法竟然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
在溪口鎮黃泥山小區改造成的鄉村未來社區共享食堂內,龍游發糕、溪口咸肉筍、沐塵水庫魚、三衢石林雞……一道道浙西風土的鄉味美食重現于此。
于大爺正和老伴享用著晚餐,他說:“我們老兩口年齡大了,做不動飯,又不會點外賣。現在我們能在家門口的食堂用餐,干凈又方便。”于大爺是溪口鎮的老居民,提起這里過去的樣子,他擺了擺手:“當時‘急難愁盼’的問題一大堆。”
于大爺回憶稱,聽到小區要改造時,他既高興又擔憂。“鄉村的文化還能保留嗎?”“改造完往昔親近和諧的鄰里關系還會依舊嗎?”一系列疑問在他心中升起。
“農村是熟人社會。”朱勝萱說,與城市版未來社區相比,打造鄉村版未來社區的最大難點在于如何保持好鄉土味、鄉情味、鄉愁味,留住鄉村的記憶,“對于這樣一個以工業遺存為主的舊改項目,以‘溪口公社·快樂老家’為主旨,我們提出了‘鄉里、鄉味、鄉情、鄉鄰、鄉業、鄉教、鄉健、鄉談’的‘八鄉’改造策略;在場景設計上,盡量保留場地內建筑歷史風貌,植入現代設計語言,要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讓歷史與未來產生對話。”
中國城市報記者在走訪溪口鄉村未來社區時發現,在這里,“共享”是關鍵詞。
與共享食堂毗鄰的是鄉村禮堂,它是由原電影院改造而成的。目前,鄉村禮堂已面向社會開放,訪客通過線上預定掃描面部信息后,線下“刷臉”便可進入。
在鄉村禮堂不遠處,三座白色的“小盒子”格外引人注目。這個被稱為“鄰里盒子”的建筑,實際上是打造“優質生活零距離”的未來服務場景。
在“小盒子”里,當下最流行的便民設施比比皆是:生鮮茶水吧、共享卡拉OK、智慧寄存柜、無人售賣柜、無人醫藥柜……居民可以在這里一邊品嘗新鮮果汁,一邊談天說地。
此外,鄉村未來社區還擁有搭載智能化籃球短視頻系統的智慧運動場,以及共享圖書館、鄰里廣場等場所。它們相得益彰,映射出“遠親不如近鄰”的未來鄰里場景。
“一開始,鄉親們對于鎮政府要搬進來很是抵觸。但通過環境改造和共享機制的建立,他們心里的顧慮逐步打消了。”溪口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我們不僅要拆掉物理的墻,更要拆掉心理的墻。”
初秋傍晚,夕陽透過穿孔板灑在斑駁的紅磚墻上。“一切都變了,但一切也都沒變。”于大爺坐在禮堂門前,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搭建平臺喚得創客歸
小區的生活環境提升了,蛻變為美麗家園,但還遠遠不夠。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人才振興、產業振興。如何留住人才、引來人才?
徐利水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鄉村之所以會出現人才流失等問題,是因為就業和產業功能的缺失。接下來鄉村振興的一個重點工作,就是要對鄉村的產業進行培育、再造和引進。
9月初,在溪口鎮的創客花園里,一場創客沙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前來參加沙龍的創客們,都是龍游縣的返鄉創業青年。
張韞是地地道道的龍游人,幾年前,她還在義烏市做旅游生意。在外漂泊,張韞認為是“不得已”。
“總覺得外面機會更多,平臺更大,環境更好。”一次過年回家,看到家鄉發生的變化,張韞毅然決定返鄉創業。
“我是個賣大米的。”如今的張韞已是特色農產品經營店的老板,介紹起自己的創業內容,張蘊調侃道。
在她眼里,返鄉創業與在外打拼最大不同就是周圍都是“自己人”。“我們在聯創公社里能‘抱團取暖’,不僅有精神交流,有時還會有業務合作。”張蘊說。
張蘊口中的聯創公社,是由原老職工招待所改造而成。中國城市報記者在聯創公社內看到,室內布局根據功能需求分割成公區和獨立辦公區。公區配置咖啡吧、乒乓球室、瑜伽室等場所,并配有數字智能化設備、統一管理門禁系統和安防監控系統。
就現階段而言,聯創公社的建立大大地推動了鄉村未來社區“融合化”進程,并為鄉村人才發展、返鄉青年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與支持;另一方面,結合聯創公社植入一處讀書、學習、社交的學習空間,能夠滿足社區全人群教育學習需求,構建“終身學習”的未來教育場景。
小小的共享書屋內,所有的書籍都由小區居民捐贈,參與募捐的人可以獲得社區的信用積分,用來兌換生活用品、免費泊車券等。
溪口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捐書活動形成一個社交圈層,并激勵社群自發舉辦各種線下活動,形成一個社交品牌,在向外輸出傳播的同時也增強了社區的學習氛圍。
“鄉村未來社區一期完工后,我們欣喜地看到,年輕人在夜晚的智慧運動場結隊打球揮灑汗水;小朋友在家人的注視下,圍著球場周圍的彩色跑道來回奔跑;旱噴廣場周圍,老人們躺在造型舒適的長木凳上閑聊……”朱勝萱做過百余個鄉村項目,在他眼里,鄉村不等于農村,鄉村居民不等于農民。在求“新”和守“舊”中尋找平衡,或成為未來鄉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十四五”全域推進
未來鄉村建設
2020年9月18日,《衢州鄉村未來社區指標體系與建設指南》發布會暨溪口鄉村未來社區開園儀式在龍游縣溪口鎮舉行。溪口鎮也成為衢州市首個開放的鄉村未來社區啟動區。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衢州鄉村未來社區指標體系與建設指南》主要圍繞鄉村未來社區建設思路和發展目標、鄉村未來社區主要建設目標、場景設計與指標體系、鄉村未來社區指標體系分解與解讀、保障措施等五個板塊來編制,并根據不同屬性和特征,將試點分為“城鎮型”“田園型”“旅居型”三類。
可以明確的是,溪口鄉村未來社區的成功實踐,證明了未來鄉村不會只是遙遠的未來。“十四五”期間,衢州將全域推進未來鄉村建設。
目前,衢州市形成了“6+12”的未來鄉村建設格局,即全市6個縣(市、區)每地重點探索1個未來鄉村,同時同步建設12個相對成熟的未來鄉村。截至目前,柯城區余東、衢江區蓮花、龍游縣溪口和開化縣下淤等4個未來鄉村核心區已基本建成。
據了解,衢州市未來鄉村規劃建設的宗旨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中心,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為主軸,圍繞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依靠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著眼有人來、有事干、有錢賺,通過造場景、造鄰里、造產業,彰顯鄉土味、鄉愁味、鄉親味。
在業內專家看來,未來鄉村不僅是一種可以落地的鄉村振興范式,其場景構建方式也將成為鄉村振興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09月20日 第10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