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林鎮風光。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7月26日,浙江省把湖州市列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試點之一,賦予其“縮小城鄉差距”的試點任務。
“湖州打造‘無差別城鄉’是一項全新的探索。”湖州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楊中校說,“湖州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綠色為底色,突出改革創新,聚焦綠色發展,完善功能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注重雙向提升,聚力打造十項標志性成果,確保到2023年取得標志性成果,到2025年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更高水平的‘無差別城鄉’。”
打造“無差別城鄉”,湖州的優勢在哪?楊中校表示,湖州是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綠色發展、城鄉均衡是該市的鮮明特質和顯著優勢。
那么,湖州打造“無差別城鄉”的現實意義有哪些?對于其他城市而言,又有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整體統籌規劃
構建城鄉關系新形態
何為“無差別城鄉”?湖州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
7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發布,浙江提出要率先基本建立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努力成為共同富裕改革探索的省域范例。8月19日,湖州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湖州市共同富裕試點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縮小城鄉差距領域)》。
中國城市報記者獲悉,湖州要打造的“無差別城鄉”,是指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指引下,突出數字化改革牽引,把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籌謀劃,以“人的‘三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無差別”為核心,以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為愿景,以居民收入均衡化、宜居環境高品質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素配置高效化、數智進程同步化為主攻方向,聚焦綠色共富,加速城鄉融合,率先基本呈現共建共享、充滿活力、“差別”消亡、普遍富裕的城鄉關系新形態。
對此,有專家作出進一步解釋:“無差別城鄉”是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充分尊重的新形態;是城市和鄉村實現高水平均衡的新形態;是綠色驅動、改革牽引形成的新形態;是與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目標同步實現的新形態。
值得關注的是,湖州“無差別城鄉”或將呈現三個特征。上述專家分析稱,湖州“無差別城鄉”是制度供給的均等化,不是功能形態的同質化,其更加注重打破城鄉二元壁壘,消除政策性、體制性原因造成的城鄉發展不平等、不均衡問題。同時,湖州“無差別城鄉”是發展機會的平等化,不是發展結果的一樣化;是品質生活的共享化,不是生活方式的平移化。“應著力打造低成本創業之城、高品質生活之城,實現更高質量的城鄉共享,推動城市文明向鄉村輻射,不能把鋼筋水泥搬到農村,更不能望不到山、見不到水、記不住鄉愁。”該專家表示。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湖州市將以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綠色樣本為統領,緊緊圍繞“三富三優”(經濟富裕、收入富足、精神富有、服務優質、全域優美、制度優越)目標要求和“一年有突破、兩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的工作要求,重塑新型城鄉關系,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率先打造湖州“無差別城鄉”。
消除城鄉用電“最后的差距”
打造“無差別城鄉”,需注入強勁數字動能并重視城鄉電網建設的均衡問題。
近日,湖州市數字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召開。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數字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王綱強調,當前,數字化改革已進入到打造最佳應用、比拼“三大成果”的新階段。
王綱談道,要進一步深化對數字化改革思路、方法、目標、任務、機制的認識、理解和把握,堅持生成性學習,保持奮進者姿態,激發創造性張力,體系化、規范化推進數字化改革,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湖州辨識度、湖州影響力、湖州創造力且可復制、可推廣的“硬核”成果。
為消除城鄉用電“最后的差距”,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國網湖州供電公司主動破解城鄉電網建設和供電服務“兩個核心差異”。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其過程聚焦電網同質,加快實現城鄉用電水平一體化;聚焦成本同價,全域推廣“省心電、省錢電、綠色電”服務模式;聚焦搶修同時,全力實現城鄉搶修現場“45分鐘到達”,全域構建“同質、同價、同時”城鄉無差別用電新形態,從而促進城鄉電網建設均衡發展,城鄉供電服務同速響應。
截至目前,湖州鄉村供電可靠率達99.9697%,鄉村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84%,戶均配變容量5.5千伏安,年戶均停電時間2.65個小時,相當于長沙、合肥等國內二線省會城市的全域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9月16日,國網湖州供電公司發布《“獲得電力”無差別城鄉先行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標志著湖州市全面啟動“獲得電力”無差別城鄉先行市建設,努力為支撐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樣板。
《計劃》提出,到2023年,湖州力爭實現鄉村戶均配變容量提升至6千伏安,90%行政村搶修到達時限縮短至45分鐘以內,鄉村用戶年均停電時間小于2小時,供電可靠率達99.9772%、電壓合格率達99.845%,電能在城鄉終端能源消費占比40%以上,鄉村非居民用戶全過程辦電時間壓減至10天。
“這意味著湖州鄉村用電容量、搶修到達時間、用戶年均停電時間均達到城市標準,城鄉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差距極大縮小,鄉村居民用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國網湖州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城市文化可打卡
鄉村文化可體驗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湖州是一座精致的江南古城,這里不僅有避暑勝地莫干山、“兩山”論誕生地余村,還有南潯古鎮等歷史人文景觀,別具風情。
為活用特色文化,打造“無差別城鄉”,湖州堅持“文化先行、產業引領、示范先行”,以“東亞文化之都”“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創建等為抓手,持續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力求把湖州建設成一座有溫度、有品質的城市。
據了解,湖州充分發揮“絲瓷筆茶”等特色文化資源和產品的作用,實施基于生活的真實性保護利用,把文化遺產融入城鄉居民生活,讓城鄉“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
不僅如此,湖州還依托“一灣、兩帶”(南太湖文旅融合大灣區及大運河詩路文化帶、浙北詩畫之路帶)發展,推進“考古遺址公園群”“大運河古鎮集群”等示范點建設,打造具有湖州特色、浙江氣魄、中國魅力的文化標識,讓城市文化可打卡、鄉村文化可體驗。同時,該市按照“全民參與、全民共建”的原則,引導企業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常態化參與文化建設,在共建共享中享受文化滋養、浸潤美好心靈。
此外,湖州將推進旅游富民工程,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探索“點狀供地、坡地村鎮”等改革舉措,持續引進、培育、打造、運營一批具有湖州風情的標志性項目,形成全天候、全時段、全過程的文旅業態,提升城鄉發展能級;以“國字號”“省字頭”試點改革為動力,扎實推進城鄉“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融合、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鄉村博物館建設”四大國家試點項目,以及文旅產業投融資平臺建設等省級試點工作。(圖片由湖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09月27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