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如何更好地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頤養”,政府、市場、企業、民間組織等各方力量共謀一盤棋。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居家養老成為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養老方式。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職工文聯副主席、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表示:“從實踐上看,我國社區居家養老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我國養老服務缺乏上位法,養老標準尚不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和標準體系有待完善;社區居家養老人才隊伍不足,服務水平不高,內容不夠豐富和多樣化;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盈利能力較差,人力成本較高,管理和運營經驗不足。”
為更好滿足廣大老年群體的社區居家養老需求,探索兼具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實現我國社區居家養老事業和產業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孫維建議: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完善社區居家養老領域法治和標準體系建設。做好社區居家養老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構建社區居家養老制度體系。一是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進行立法規范,二是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
第二,優化服務供給,加強社區居家養老人才隊伍和服務品質建設。一是通過加大補貼力度、降低參保繳費基數、提高經濟收入等辦法吸引更多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二是以養老需求為導向,逐步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老年人個人信息和社區居家養老需求信息庫,并通過上門服務或智能服務為居家老人提供助急、助醫、助潔、助餐以及心理關懷等規范化、多樣性養老服務。
第三,豐富服務主體,落實政策支持吸引社會力量進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參照市場標準,強化養老服務政策支持的多元性與針對性。一是加大財政投入,通過資源整合、置換、租賃等方式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加以建設或改造,切實緩解社會資本進入社區居家養老領域的經營成本。二是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實現由政府單一籌資渠道向政府、企業、個人等多方面共同籌資轉變,同時將資金補貼、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補貼和優惠政策真正落實到位。三是鼓勵和扶持社會組織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運營養老服務項目,形成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者結合協調聯動機制,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養老服務需求。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3月07日 第10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