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我國碳排放重點領域之一,促進其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是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推動綠色交通與智能交通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交通運輸業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全國總量的9%,其中道路交通排放占比超80%。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智能交通為緩解交通運輸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徑,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路的網聯化、行的共享化是核心著力點。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無人駕駛和運營、智能信控、智慧停車、MaaS一站式出行服務等智能交通技術對節能減排貢獻度均超過40%。
具體看來,首先是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普及,推動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應用,能讓每個人出行更安全,改善城市擁堵問題。其次是路的網聯化,通過發展車路協同、智能信控、智慧停車等技術,提高道路交通運輸效率,減少碳排放,并緩解城市限購限行壓力。經測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能夠提升15%—30%的道路通行效率。最后是行的共享化,通過MaaS一站式出行服務、綠色出行個人碳積分體系等方式,鼓勵人們更多使用公共交通。
近年來,在智能交通領域,國家已加速出臺相關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積極推進落地。然而,部分地區仍存在建設缺乏協同、碳減排效益評估缺少統一標準等情況,制約了智能交通助力碳減排的全面發揮。
對此,李彥宏提出三方面建議:第一,加快推廣智能交通運營商模式。支持和鼓勵地方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統籌智能交通項目規劃建設和運營,推動一次性集成商向持續性運營商模式轉型。引導政府主管的國有企業或平臺公司加速構建智能交通運營商功能或成立專門公司,支持科技企業以技術和運營經驗等賦能智能交通運營商。鼓勵地方適度超前部署智能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加強車聯網先導區和“雙智試點”覆蓋區域,通過規模化探索應用價值。
第二,建立智能交通助力碳減排效益評估標準。聯合行業協會、高校、科研機構和領軍企業,加快開展碳減排效益評估標準研究,制定智能交通助力碳減排的量化計算規則,讓原本難以評價的智能交通助力碳減排效益變得可量化、可統計、可評估,探索自動駕駛運營商等新主體的碳減排效果評估,認定其減碳價值。
第三,開展個人碳積分激勵制度試點。支持地方政府出臺激勵政策,構建公眾碳排放相關數據平臺,探索個人綠色出行碳積分與公共服務優惠政策掛鉤機制,提升公眾綠色低碳出行獲得感。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3月07日 第09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