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鄉村振興戰略總目標的重要任務。在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楊德才看來,數字鄉村作為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最佳結合點,加強其建設勢在必行。
“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基礎薄弱且發展不平衡。”楊德才表示,具體而言,高速安全的基礎信息網絡尚未在全國鄉村普及,農村的數字化基礎十分薄弱;數字化基礎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互聯互通尚未覆蓋所有鄉村。
對此,楊德才建議加大農村基礎信息網絡硬件設施的建設力度,盡快做到網絡全面普及;加快編制鄉村數據資源目錄,強化數據歸集、集成,推動涉農數據資源整合和共享,階段性推進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構建;加大鄉村數字平臺建設,如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系統、設施農業中溫室環境智能控制系統等。
人才匱乏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另外一道坎兒。在走訪調研中,楊德才發現,一方面絕大多數農民的數字知識十分有限,僅局限于手機、電腦的簡單使用,如此并不能推動鄉村數字化建設;另一方面,致力于鄉村數字化建設的人才,特別是初期的示范引領者嚴重缺失。
針對上述情況,楊德才建議加強數字鄉村復合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應招攬引進人才,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特別要引進那些示范引領型的人才;另一方面,注重選撥素質較高、對數字鄉村建設有較高積極性的村民,對他們進行專業技術的培訓,培養鄉土數字化人才;同時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推進鄉村數字化知識教育,提升農民數字化應用能力。
數字鄉村建設還面臨“兩不足”,即創新能力整體不足和鄉村數字應用嚴重不足。楊德才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目前針對三農的數字化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滯后,特別是智慧農業中涉及的傳感器、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等嚴重缺乏;另外,數字應用主要體現在農村電商、移動社交、數字娛樂等方面,有的地區還處在試點階段,遠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
“兩不足”難題如何破解?楊德才建議,一方面加強數字化平臺開發與建設,如面向村民提供涵蓋就業、就醫、出行、旅游、社區服務、居家養老、公益活動等模塊的智慧民生服務;另一方面,強化鄉村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如著眼農業農村實際,開發更接地氣、更簡單實用的數字應用,著力培育更多、更大規模的農村電商、農產品推介、農業技術咨詢與應用等數字化應用服務。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3月07日 第07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