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要發展、產業要升級、鄉村要振興,最重要的‘芯片’是種子。”處在農業生產與科教“雙一線”的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對當前四川乃至西部的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有著深刻體悟。
“四川省是全國種業大省,優勢明顯。四川是全國三大育制種基地之一,有1個育制種大市綿陽市、11個育制種基地縣;4個以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為主體的種子基地進入‘國家隊’,三系雜交水稻、雜交油菜種子生產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和重要戰略地位。”談及川種,吳德如數家珍。
雖然總體來看,四川省農業用種安全有保障,風險可管控,但仍存在短板。“例如在供種保障能力方面,四川省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面積萎縮,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逐年下滑,已由過去的全國第一降至第三;種畜禽場普遍規模不大、技術不足,水產種業苗種場(站)建設標準偏低。”吳德說。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而關鍵核心技術則是種業的“芯片”。在吳德看來,四川育種創新水平不高,新方法新技術應用還不充分,選育品種與市場需求結合還不緊密,科企合作進展較為緩慢,育種創新資源要素分配還不均勻。
圍繞振興川種提案,2021年5月,吳德便和團隊成員開始調研,特別是關于建立健全種業政策支持體系方面,從種業種質資源、種業基礎研究、種業關鍵技術研發、種業成果轉化、育種制種基地建設、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六個方面開展調研,收集到了豐富翔實的一線數據,切實摸清了實際情況。“基層人員提出的建議,對撰寫高質量的提案非常重要。”吳德說。
根據調研結果,吳德建議給予五方面支持:
支持四川建設“西南畜禽健康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綿陽、樂山等多地正在培育建設國家級、省級畜禽種業園區,上述實驗室將成為支撐四川畜禽種業進行重大理論創新、先進技術研發、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高端共享與開放平臺。”吳德說。
支持四川建設國家區域性農作物種業創新中心。吳德提到,四川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區是農業農村部已認定的以農作物為主的種業園區,為推動科技、企業、人才等要素向園區聚集,建議在四川邛崍天府種業園區支持建設國家區域性農作物創新中心。
支持四川種業繁育基地擴面提質。吳德建議,加大對四川現有9個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縣的資金投入,完善種業基地設施設備,提升現代化水平,推動基地提檔升級,增強穩定供種能力;支持在四川增加認定一批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滿足四川優勢農產品供種需求;支持建設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強復合種植系統的應用基礎研究,推動大豆玉米兼容發展、協調發展,乃至相向發展,切實解決大豆安全這一燃眉之急。
支持四川種業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吳德建議,加大對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的投入和技術引進,針對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種源,開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研究,突破生物育種“卡脖子”關鍵技術。
支持四川優勢種業企業做大做強。“支持有科研能力的川種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科研攻關任務,幫助培育建設科技領軍企業。”吳德說。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3月07日 第06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