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已三年有余,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正在從“各補短板”走向“共拉長板”。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天任在履職調研中了解到,當前長三角地區合作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共享型合作、損益型合作、比較型合作。
他向中國城市報記者具體解釋稱,所謂共享型合作,就是合作前后,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公眾,各方均獲得收益且相對均衡。
“最為典型的是長三角‘無障礙旅游圈’合作。”張天任表示,20世紀90年代,長三角地區旅游市場嚴重分割,各地旅游車和旅行社都不能異地通行或經營。后來,旅行社聯合體和地方政府發布《長三角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打造滬蘇浙旅游市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使長三角旅游業逐漸火爆,各方直接或間接收益都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張天任提到,損益型合作就是合作前上游“搭便車”享受環境效用和經濟效益遞增,并將環境成本轉嫁給下游,而下游承擔流域環境損失及治理成本;合作后上游環境治理成本上升,下游因補償而增加收益,利益均衡有了可能。
“長江上下游污染治理合作就是這種模式。”張天任坦言,倘若沒有外力,上游政府不合作未必有損失;當上級政府和公眾壓力產生,不合作成本增大,促使其選擇合作治理策略,最終還是有利于雙方的。
談及比較型合作模式時,張天任表示,合作前各方都有收益,但收益有多有少。在合作過程中實施討價還價策略,促使收益低的得到補償而最終合作成功。
“最為典型的是道路交通跨地區合作。”張天任舉例稱,比如,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對浙江省湖州市融入上海的意義十分重大,而對江蘇省蘇州市不是那么迫切。合作成本除建設成本外,還有土地占用成本和環境影響成本,江蘇蘇州獲得利益補償后最終實現了合作對接。
“以上成功合作案例都充分說明了各行政主體的不同利益訴求使得區域要素市場仍未充分開放一體化共享,尚未形成明確的跨區域合作利益分享機制。”張天任表示,要從根本上徹底打破這種局面,最關鍵的就是以促進利益分享機制落地,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為此,他建議,首先,出臺區域合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國家層面要對產業轉移、經濟合作、生態治理等區域合作過程中雙方的權利責任、利益分享原則,以公平公正的法律條文加以規范,而不僅是依靠雙方協商和談判解決問題,確保市場安全、穩定利益預期、減少交易成本,更好地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其次,大力推進長三角統一市場建設。要立足長三角整體利益和長遠目標,根據各地功能定位劃分,形成不同地區間、不同產業間有序競爭新格局,讓生產要素在長三角區域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最后,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協調職能。要建立健全包括上級行政機關人員、地方政府、專家學者和利益相關體的區域性協調機構,圍繞產業轉移與承接提供基礎設施、能源利用、信息交流、科技攻關、環境保護、金融、工商、海關等層面的公共服務,為實現區域合作、利益分享發揮更大作用。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3月07日 第04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