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黃巖區黨建指導員協調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關系,指導規范小區各類民生事項開展。
臺州市黃巖區黨員志愿者在社區發放科普手冊。
臺州市黃巖區桔源社區“益條街”黨員商戶為金婚老人拍合照。
臺州市黃巖區城區鳥瞰。
近年來,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把城市小區黨建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重要突破口,下發《關于開展城市小區黨建“五好雙強”爭創行動深化“紅色物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開展品質家園創建行動,推動組織覆蓋更全面、黨員作用更突出、資源配置更合理、社會治理更高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打造一核多元的治理機制,推進組織體系、治理體系深度融合
黃巖區以提升城市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凝聚力為重點,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統領小區內各類組織參與小區治理。
固本強基,全面組建小區黨組織。開展小區黨組織覆蓋攻堅行動,依托“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機制,引導7800多名在職黨員在社區、小區報到。通過優化黨組織設置形式,整合小區在冊黨員、在職黨員,在不改變現有組織隸屬關系和黨員組織關系的基礎上,成立小區黨支部,在樓棟建立黨小組,構建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為主軸的城市基層組織體系。目前全區68個物業小區已實現黨支部100%全覆蓋,在條件成熟的永悅華府、書香園探索建立小區實體黨支部。根據小區規模、黨員分布等情況,劃分小區網格,健全落實進網格、聽民聲、辦實事,推行“一編三定”(即人員編入小組,定網格、定崗位、定職責),就地轉化為紅色力量,形成工作在單位、活動在小區、奉獻雙崗位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區劃分381個社區網格,4760名小區在職黨員下沉至網格工作組,在當下疫情防控“守小門”、重點人員排摸等工作中發揮了“主力軍”“機動隊”的作用,成為了筑牢基層治理“底子”的重要支撐力量。
加強統籌,大力打造“紅色業委會”。突出黨建引領,推動“黨建入章”工作,將黨建工作寫入小區業委會議事規則和物業管理規約,大力推動小區黨組織和業委會“雙向培養、交叉任職”制度;規范業委會的組建流程和步驟,小區黨支部領導業委會籌備換屆工作,提前動員摸排政治素質好、文化素質高的支部成員參選;試行業委會資格聯審制度,依據《臺州市物業管理條例》,逐一對照、細化分解,由法院、公安、行政執法等7家單位對候選人資格進行審查,加強人選把關。2021年7月以來,全區新上任8個業委會班子成員黨員占比均超5成,共有6名在職黨員小區黨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建立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制定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監委會履職“三張清單”,建立健全每周聯席會議等制度,推行小區黨支部提議事項、聯席會議商議事項、業主大會決議事項、物業服務事項等內容“四公開”,進一步提升小區治理的民主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以小區“自轉”推動社區“公轉”。
創新路徑,主動探索“紅色物業”。依托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成立物業管理協會黨組織,指導22家會員單位推進黨建工作。通過將物業服務企業黨員編入小區黨支部、派駐小區黨建指導員等方式,全面加強和創新黨組織對物業服務企業的領導;完善物業企業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增加小區黨支部意見、小區黨建開展情況等賦分內容,作為物業服務企業資質評定、招標賦分的重要依據,并與評優評先活動相掛鉤;開展“物業群眾心連心”行動,發動物業企業黨員參與支部活動,定期走訪聯系小區業主,掌握居民需求和建議意見,立足自身崗位推動需求有效解決,更好發揮管家作用;區級有關部門定期表彰物業先進工作集體,積極營造“紅色物業”氛圍,2021年全區有3家物業服務企業獲評省級“紅色物業”,黨建引領有力、政策法規完備、行業監管到位、運行機制高效、管理服務規范的物業工作局面基本形成。
創新集約高效的保障措施,完善統籌支撐、一體推進的工作模式
黃巖區把小區黨支部的建設作為創新優化城市黨建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搭建城市小區黨建的“四梁八柱”,推動黨建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探索機制賦能治理。推行“黨建指導員+聯勤先鋒隊”模式助力城市小區治理,每個小區的“黨建指導員”分別由黨員專職社區工作者和黨員綜合行政執法隊員擔任,強化黨建柔性力量和執法剛性力量的融合共促。依托聯勤共治站,整合公安、司法、市場監管等14個聯勤部門力量,劃分片區派駐聯勤執法隊伍;精準精細指導服務,黨建指導員協調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關系,指導規范小區“兩委”議事決策、物業維修基金使用審批、小區重大信息公開、盤活小區公共資源等居民關注事項,推廣鎮街代理業委會會計業務,提升小區公共事務治理綜合水平,打造“品質家園”。
2021年9月以來,組織召開聯席會議144場次,商議治理事件320例,物業維修基金申報使用率同比提高9%,小區信息公開從30.6%躍升至73.5%,程序更加準確、透明、規范。實行問題逐級上報,小區出現高空拋物、私搭亂建、治安隱患等違法違規行為時,黨建指導員和聯勤服務隊分級快速行動,第一時間開展事件調查取證處置,實現民情訴求快速傳遞。去年以來,小區投訴總量相較往年同期下降31.7%,辦結滿意率提高至98.35%。
出臺辦法規范管理。充分調研小區黨支部工作情況,邀請城區街道、政法委、財政局、民政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小區黨建成員單位共同會商、同向發力,聚焦組織設置不規范、支部作用發揮難、政策制度保障不足等問題,吸收前期建設經驗成果,在全市范圍內創新推出《黃巖區城市居民小區黨支部管理辦法》,包含組織設置、支部委員會建設、黨員教育管理、引領小區治理、領導和保障等五大部分,梳理支部職責清單,實施黨支部主導業委會換屆選舉、小區書記列席業委會會議、小區黨支部審議等制度”,健全難題聯動治理、領導班子掛鉤聯系小區、給予經費保障和獎優激勵等措施,探索完善實踐中管用、群眾感到受用的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制度,為黨建工作的全面鋪開和縱深推進提供依據。
科學布點織密矩陣。布局“一核三片四站二十四點”,高標準謀劃城市黨建規劃編制,提升建設標準,規范功能布局,精心繪就藍圖。“一核”即區級黨群服務中心,集服務、管理、展示、教育等功能為一體,建設開放式、多功能、專業化的黨建服務平臺,打造區域黨建示范樣板;“三片”即主城區內的東城、西城、北城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通過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服務水平,建立“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統籌轄區各類服務資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務項目,打造有影響力的黨群服務品牌;“四站”即迎熏先鋒驛站、孔園先鋒驛站、江北聯勤共治站、小東門聯勤共治站,強化政治引領,有序引入社會多元力量共同參與,輻射周邊小區,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二十四點”即24個小區黨建陣地,通過盤活閑置物業,用好用活小區公共空間,構建集黨員活動、協商議事、收集民意、綜合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陣地建設,新增黨群服務中心、公共服務場所2400余平方米,打造“小桔e站”“民心小筑”“先鋒驛站”“鄰里之家”等一批特色陣地,依托陣地平臺開展各類理論學習、政策宣講、協商議事、綜合服務400余場次。
構建多方參與的治理格局,凝聚共建共享、同心同向的治理動能
黃巖區聚焦群眾需求,探索進家門、話家常、解家難、立家規、愛家人的“永寧吾家”治理模式,實現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精準化轉變、治理力量由完全依靠政府向共建共治共享轉變。
服務在基層拓展,共享家園生活。推廣組建“城市黨建聯盟”,建立多方聯動工作機制,有機聯結共建單位、物業服務企業、群團組織、兩新組織等各領域黨建,通過組織聯建、事務聯商、會議聯席、管理聯動,多方共建凝聚治理合力;把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市場服務、志愿服務、便民服務等全部下沉至小區,推行“居民點單+聯盟下單+黨員接單”的工作模式,不斷拓寬便民服務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大事共商、難事共解,推動城市基層黨建由“點上盆景”轉變為“全域風景”,進一步豐富城市黨建聯盟內涵。2021年西城街道迎熏黨建聯盟成立,聯盟涵蓋嘉麗陽光苑、巨鼎港灣名府等周邊3個居民小區、2個商圈、4條商業街、5個群團組織,搭建先鋒驛站、社區衛生院和百姓健身房三大陣地平臺,公安、城管、市監等執法單位長期入駐,探索“1+2+3+N”工作法賦能小區治理,試行全員會議、紅色提案、民情快辦、共駐共建的運行機制,推動多元主體共治,打造“和合迎薰、紅韻街巷”,建設小區街巷家門口的城市生活圈。
民心在基層聚集,培育多彩家風。發揮小區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走深走實群眾路線,常態化組織“闔家宴”“鄰里節”“居民日”等活動,開展生活技能培訓、“最美”系列選樹活動,有效促進鄰里和諧。梳理整合服務事項,結合黨員工作崗位和特長,組建愛心幫扶、鄰里調解、法律援助、文明創建、政策宣講等專業服務隊伍,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推廣黨小組包片、黨員聯系戶制度,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骨干隊伍,常態化走居入戶,開展線上線下民情聯系,充分運用“紅動永寧黨建網格”“黨員志愿服務先鋒臺”等微信小程序,繼續擦亮“紅動永寧、溫暖萬家”“橘鄉有愛、濟危助困”“潮起永寧、揚帆起航”等一批特色實踐活動品牌。截至目前,全區1.3萬名黨員群眾在平臺報到,226個機關支部與小區開展結對共建,共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630支,開展活動2952場次,對接困難群眾心愿需求570余件。
問題在基層解決,共話家長里短。不斷創新提煉自治做法,補齊基層治理短板,提升治理能力。例如,永悅華府小區積極探索“四方會談、五步議事”工作法,小區黨支部、物業代表、業委會代表、居民代表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通過居
民訴求收集、梳理、協商、分流、評估等環節,完善居民需求閉環處理機制。世紀花園小區創新“五鄰五共”治理模式,筑牢壓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硬底盤”,利用每棟架空層打造有氧健身房、小區自習室、兒童游樂區、舒心放松吧、健康義診屋等功能區域;利用陣地定期組織理論學習、技能培訓、政策宣講,舉辦各類文娛活動。港灣名府小區推出“三類清單”項目領辦制度,小區黨組織成員、業主委員會委員、物業服務企業工作人員及樓棟長組團式每月走訪一次居民群眾,及時收集居民需求,建立服務民生類、社會治理類、綜合執法類等“三張清單”,有效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若遇到無法辦結的疑難雜癥、重大矛盾,及時向街道“大工委”反饋召開小區議事會,牽頭有關單位會商攻堅,徹底解決問題。目前已成功治理夜宵攤擾民、垃圾分類投放裝置選址、安防系統更換、老年活動室改造等40余個難題。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4月25日 第28-29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