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區龍鳳橋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更新中為住宅樓加裝電梯,群眾出行更便捷。
重慶市北碚區龍鳳橋街道是北碚組團城區的六個街道之一,面積31.73平方公里,下轄3個社區、4個行政村,現有常住人口2.68萬人。街道3個城市社區均位于北碚老城區,共有居民單體樓棟145棟,其中無物業管理的散居樓棟78棟,大多建造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舊小區占比大、城市建設欠賬多,基層治理較為薄弱。面對“無物管、治安亂、清潔難、居民怨”等各種老舊小區通病,龍鳳橋街道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立體治理的工作模式,把黨建引領作為貫穿老舊小區改造的“一條紅線”,從標準化建設、精細化服務、品牌化打造、互動式運行等方面開展立體治理,有效破解老舊小區改造難題,讓城市社區由內到外迸發新活力。
組織聯建
鍛造治理“主心骨”
龍鳳橋街道黨工委組織社區黨委牽頭、聯建共建單位助力、黨員帶頭參與,發揮總攬全局、組織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引導派出所、衛生院、企業等單位共同參與老舊小區綜合治理。
組織靠前當好“紅色管家”。依托黨建統領基層治理,街道將3個社區劃分35個網格、155個微網格,延伸組織觸角,把黨組織建立在網格“神經末梢”上,共建立2個黨支部、33個黨小組,實現老舊小區網格黨組織全覆蓋,凝聚起組織合力、治理合力。推行黨員分類教育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動員小區內68名在職黨員和退休黨員干部帶頭開展“龍鳳微宣講”活動,參與小區日常管理,培優配齊35名黨員網格長和專職網格員,讓黨員的身影在樓棟隨處可見,讓社區黨員從“黨費收不齊”轉變為“主動亮身份”,讓群眾形成有事找黨員的良好習慣,進一步增強社區戰斗堡壘作用。
機關下沉充實“紅色力量”。龍鳳橋街道建立了班子成員和內設機構、事業單位負責人下沉社區包聯制度,每季度結合黨支部聯系點解決問題,全面增強社區統籌協調能力。結合居民網格服務管理體系探索引入“樓棟管家”服務,街道黨工委累計下派35名網格指導員,分片指導155名微網格長,將樓棟作為組織生活“微陣地”,以樓棟為單位收集老舊小區整改意見,共收集意見建議169條,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引導廣大居民走出“小家”,共建“大家”。組織108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報到并認領服務項目,共同參與社區建設管理,成功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龍鳳社區黨建微公園。截至目前,黨員干部共開展志愿活動650多次,為小區群眾辦實事2000余件。
多方參與完善“紅色聯盟”。街道組織吸納3家企事業單位、10個業委會、10家物業管理公司為社區黨建聯席會議成員,每個季度召開一次黨建聯席會議,派出所民警、心理咨詢師、司法協調員、城管執法隊員等常駐社區,和居民共同協商解決問題。街道成立28人的社區治安巡邏隊,建立“平安龍鳳橋”矛盾糾紛調處前哨站,由社區黨委統一調度,有效解決治安問題,化解矛盾糾紛875起,做到“群眾有呼聲、黨員有回應”。社區黨委牽頭,在無物業小區選舉有威望的黨員、群眾代表成立自管委員會或選舉樓棟長,經居民同意后統一委托個人或公司,按需求為居民提供基本服務,同時采取中心接件、上門服務、常態協調、定期議事等方式,補充完善物業小區服務體系。
問題聯解
構建共治“新引擎”
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龍鳳橋街道堅持“問題一體解決、改造一體參與、組織一體組建、制度一體健全、資源一體調度”,推動轄區老舊小區連片有機更新,整體提升老舊小區治理水平。
健全領導機制,形成工作合力。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加強組織調度。組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專班、拆違專班,專班成員、社區黨員干部、專職網格員、網格長聯合開展實地勘察、入戶摸排、意見征集97次,由社區黨委組織召開自治管理協調會10次,提高決策科學性。街道、社區聯合設計和施工單位,聯動物業公司,召開多輪改造專題會、現場會、協調會,凝聚思想共識,制定實施方案,確保既符合國家老舊小區改造政策明確的指導思想、工作要求,又貼合龍鳳橋街道實際,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實現進度、質量“雙確保”。
深入調查研究,突出因地制宜。堅持群眾做主,功夫下在前,街道黨工委為提升群眾知曉度,安排黨員干部、黨員志愿者、專職網格員、網格長等通過報紙、電視、微信、網絡及印發宣傳頁等各種形式,挨家挨戶宣傳政策,贏得群眾理解支持。龍鳳片區重點改造內容為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公共區域維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等。燎原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劃分為四個片區,統籌安排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改造等內容,著力破解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缺損、配套功能缺失、管理機制不善等難題。兼善片區按照“居民新家園”“城市煙火氣”“教育主體街”的主題,計劃實施消防改造、增加小區綠化、平整道路、邊坡景觀改造以及新建停車場等項目,有效緩解兼善中學周邊停車難問題,提升校園周邊環境、保證校園安全,目前正在進行樓梯間墻面粉刷、消防管道改造。
堅持分類施策,提升群眾滿意度。在落實國家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基礎上,實行“一區一策、一院一策、一樓一策”精準分類實施,不搞一刀切。街道和社區監督委員會邀請居民代表一同對工程質量、進度、安全等進行全程監督,以人民需求為導向,聚焦群眾關切,堅持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通過“菜單式”走訪調查、居民院壩會等形式,多方聽取群眾訴求,做到“人民所需、老舊所改”。街道指導10個老舊小區居民成立自管組織,由黨委領導、社區主導,在社區和群眾之間架起溝通橋梁,黨員同志帶頭,由居民共同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和后續管理。
改造聯享
建設滿意“幸福家”
龍鳳橋片區老舊小區多、散居樓棟多,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尤為重要。街道按照“應改盡改、宜改即改、能改則改”的原則,充分發動居民參與,分階段、分片區打造特色公共環境,穩步推進龍鳳、燎原和兼善片區老舊小區改造,既建好“面子”,也做實“里子”,為居民打造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
滾動實施,注重改造質效。街道現已基本完成西山坪家屬區、衡器廠家屬區、鐵路家屬區、馬坪堡安置房小區4個區域的改造工程。完成防水改造1200平方米,整治139個單元樓的樓梯間,粉刷公共樓道墻面4.8萬平方米,規整34個單元樓強弱電線纜,為13棟小區居民樓安裝消防管道?;A設施方面,建設龍鳳橋片區和龍鳳溪沿線污水管網5公里,建設雨污水管網600多米,完成小區道路“白改黑”9000多平方米,鋪裝透水磚7000多平方米,老舊住宅樓安裝電梯12部,合理規劃老舊小區空間布局,增加停車位84個,改建標準籃球場1個。積極引進社會資源支持老舊小區改造,龍湖基金會適老化改造項目—儀材小區2個老年活動小廣場完工投用。
優化環境,提升居住品質。街道已累計實施小區綠化整治1500多平方米,屋頂整治1100平方米,修補樓棟破損臟污墻面1.6萬余平方米,新安裝路燈116盞,維修路燈158處,對存在安全隱患的144棵樹木進行修枝排危,實施邊坡排危1處。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完成25個垃圾分類示范點宣傳亭安裝,更新垃圾分類容器66個,群眾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結合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和“周五全民動手日”等活動,組建清掃保潔、水電維修等6支便民志愿服務隊伍,結合各社區實際情況,提供菜單式服務,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老舊小區治理,維護小區嶄新形象。
主動作為,守護幸福晚年??紤]到老舊小區老年人較多,街道黨工委在改造過程中,側重于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注重進行適老化改造設計,讓養老變享老。在燎原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前期,突出公共環境適老化改造、無障礙環境建設,升級配套設施,加強小區路面平整、地面防滑處理、出入口和通道無障礙改造以及電梯加裝,同時在樓梯沿墻加裝扶手,在樓層間安裝掛壁式休息椅等。完善活動場地,打造老年人休閑活動場地,利用空閑場地打造休閑廣場1個,正在進行的兼善片區改造中,規劃了社交休閑區、康養健身區、棋牌休閑區,鋪裝了健康步道、軟性路面,安裝了適老座椅、康養器械、人性化扶手、拐杖、雨傘架等,讓場地服務于人,滿足個性化需求。接下來,龍鳳橋街道還將加大力度廣泛宣傳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的補助政策,鼓勵居民支持安裝電梯,同時做好安裝過程中的服務工作,以解決老年人出行不便的問題。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09日第22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