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區歇馬街道社區干部開展鄰里糾紛調解工作。
歇馬街道縉云新居社區是重慶市大型公租房社區,目前入住居民7500余戶、1.3萬余人,滿員入住后將達4萬人,公租房居民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少數民族類型多、文化習俗差異大、工作生活交集少,家門緊閉的“陌生人社區”特點突出,導致鄰里糾紛頻發多發。縉云新居立足社區特點,聚焦解決鄰里糾紛易產生、難化解,群眾動員難、參與不平衡的問題,傳承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組建“萬馬奔騰”志愿者聯盟,把轄區群眾有效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凝聚起來,讓身邊人化解身邊事,達到“愛在公租房、和諧鄰里家”的治理成效。
梳理需求 整合力量
組建志愿者隊伍
針對群眾需求,整合轄區潛在力量,組建志愿者隊伍,通過宣傳引導,讓身邊人化解身邊事的意識深入人心。
摸清底數需求。依托“141”基層智治網格N力量線下日常走訪、網格事件線上收集,梳理群眾反映集中的治安防控、市政環衛、高空拋物、文明養犬等9個方面需求。從社區入住群眾和服務單位兩方面著力,摸排發現培育有熱情、品行優、有各類專長的供給潛力群眾346人。
建立志愿隊伍。以群眾需求為遵循,將供給潛力人員招募進入“萬馬奔騰”志愿者聯盟,組建“鐵馬—治安巡邏”“飛馬—消防安全”“諧馬—民事調解”“儀馬—文明宣傳”“汗馬—便民服務”“靚馬—市容監督”等6支常備志愿者隊伍,以及政法、教育、醫護等N支特色志愿者隊伍。
規范長效機制。制定“萬馬奔騰”志愿者聯盟管理服務辦法,公開發布志愿服務活動,規范宣傳發動、組織引導、參與評價、積分兌換等工作流程,健全“曬隊伍、曬成效、曬經驗”晾曬機制,開展年度“最美志愿者”評選,全面推行社區事務“聽證會”制度,真正做到“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著辦”。
優化配置 發揮優勢
化解鄰里糾紛
充分發揮志愿者自身特點優勢,優化轄區資源配置,形成群眾需要、資源鏈接、多方參與的有機鏈條。
聚焦平臺搭建。優化配置已有的矛盾糾紛調解室等陣地資源,升級打造滿足志愿者活動、協商議事等多元需求的志愿服務中心,與建成的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相互呼應,輔以德治廣場、法治廣場、自治廣場文化熏陶,形成“三中心三廣場”一體化功能融合服務陣地。
聚焦隱患排查。“鐵馬”“飛馬”隊伍采取“分片包干日巡邏、重要時段分組集中巡邏”的方式,協助發現、排查、整治治安及安全隱患212個,因時因勢開展反詐、消防、防溺水等主題活動802場次。“靚馬”隊伍采取“點上守、線上巡、片上治”的方式,協助排查、處理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擾亂市容環境秩序問題316個。
聚焦矛盾調處。“諧馬”隊伍采取“自行發現主動調、社區派單上門調、重大糾紛聯動調”的方式,調處化解鄰里糾紛192件。依托“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問題閉環解決機制,對難以解決的重難點問題,由所在轄區網格“吹哨”,逐級上報社區、鎮街、區級部門,形成合力及時按流程處理。
精細服務 暖心傳遞
自治激活新動能
在破解居民供需矛盾過程中,以優質志愿服務為牽引,激發鄰里糾紛化解的自治效能。
法治服務固根本。組織開展政法志愿者“進圈入群”行動,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常態化掃黑除惡等法治宣傳421場次,針對多發的鄰里糾紛,邀請有影響力的家庭教育、法律領域等專家提供專業指導,開展幫扶疏導534人次。
文化服務聚能量。“儀馬”隊伍采取“定期計劃組織、按需靈活增加”的方式,舉辦就業技能培訓、醫療健康講座、國學文化講座、互動“鄰里節”等主題活動322場次,努力做到社區文化活動天天有,為化解矛盾糾紛、助推鄰里和諧鑄魂塑形。
便民服務暖人心。“汗馬”隊伍采取“每日上門訪、按需上門服”的方式,在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等領域提供優質服務,為轄區21名留守兒童等特殊人群開展心理疏導、上門關懷等912人次,為轄區獨居老人、困難老人義務理發669人次,為轄區居民提供上門代辦代買等便民服務982人次。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09日第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