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地企軍警聯合開展“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主題黨日。
近年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結合地域實際,以“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黨建品牌為引領,把各方力量發動起來、資源集聚起來,持續深化思想筑邊、組織固邊、共建穩邊、富民興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定扛起生態安全、國防安全和能源安全政治責任,堅決守好祖國“北大門”。
思想筑邊
凝心鑄魂激發內生動力
漠河市委結合中國最北邊境城市的區域特點,創建“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黨建品牌,引領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擔使命、扎根邊疆守國門。圍繞這一黨建品牌,堅持一年一個主題、一年一個特色,在黨員教育管理上,市委發出“最北最冷最忠誠、最偏最遠最放心”的號召,動員全市各領域黨員干部凝心聚力、爭當先鋒,團結和帶領廣大職工群眾以高尚的政治品格戰極寒、斗風雪、守邊疆;開展“向黨看齊·圓夢北極”主題實踐活動,把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機結合,把祖國最北邊疆打造成文明前沿,成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教材;開展“錘煉服務真本領、鍛造北極好作風”主題實踐活動,讓“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成為全市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把榮獲黨中央和省委、地委表彰的先進典型有效鏈接,通過在市委黨校、初心廣場等黨員教育主陣地宣傳展示,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獲評全國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北極鎮黨委、華鵬供熱公司黨支部等成為“紅色名片”,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文竹、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馬建國、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加泉等成為“紅色楷模”。
組織固邊
建好建強最北戰斗堡壘
漠河市委通過“1234”舉措推進工作落實,建好穩固的邊境堡壘。樹立“一個品牌”,堅持“一黨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要求基層黨組織在載體設計上創品牌,黨支部在實踐主題上創特色,打造個性化和差異化標簽。開發“兩個資源”,深入推進市委黨校擴容提質,創新建設四個主題教室,著力打造“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教育主陣地,講好漠河開發史、建設史和奮斗史;探索建立邊境黨建研究中心,為黨建創新發展提供智庫支撐。實施“三年攻堅”,精心繪制《漠河市黨建地圖》,明確黨建創新攻堅三年規劃,利用三年時間,推動基層黨建整體進步、全面過硬,結合全省“基層黨建示范點整縣提升行動”,撥付省、地、縣三級扶持資金,推動40家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進“四季聯動”,創新抓基層黨建的思路和方法,第一季度定思路、謀規劃,第二季度強指導、重督促,第三季度現場看、實地察,第四季度嚴考核、細評議,讓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印在頭腦、刻在心上、注入血液、融入靈魂,全面彰顯北極先鋒政治品格,向黨中央交上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
共建穩邊
筑牢邊境安全穩定屏障
漠河市委始終秉持“一片林、一家人、一條心”理念,與三局一礦、神州北極木業、海關、機場、軍警部隊組建“大北極黨建聯合體”,牽動各鎮黨建聯合體作用發揮,推動全域地企軍警民在防火防汛、守邊興邊實現共融共建、共治共享。西林吉鎮以4個社區為核心,輻射130家駐區單位,圍繞創城攻堅、環境整治、助殘幫困等主題,開展特色志愿服務,構建起區域統籌、多方聯動的“城市黨建聯合體”。北極鎮以北極紅色驛站為核心,把驛站功能、景區資源、招商企業、流動黨員整合起來,通過人防、技防、聯防,構建起保穩定、促振興的“景區黨建聯合體”。興安鎮加強與駐鎮林場、邊境派出所和部隊的信息交流共享,共同排查風險隱患,共同宣傳邊境管理法律法規,構建軍、警、地、企、民齊心守國門、創業守邊疆的“國門黨建聯合體”。古蓮鎮聯合駐地礦場開展“六進”活動,清理“五亂”現象,煤礦出車輛、林場出設備、社區出人員,全面攻破環境“臟、亂、差”陳年頑疾,實現了去黑變綠、去灰添彩的“煤”鎮轉變,構建家園同建、成果同享的“古蓮黨建聯合體”。
富民興邊
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漠河市委注重頂層設計,堅持以打造“興邊富民”的沿江經濟發展帶為目標,依托6個邊境沿江村,探索“地域依托型、資源衍生型、資產盤活型、項目共生型、服務引領型”五型發展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樹立“人才成長在一線”導向,發揮駐村干部、選調生等“頭雁效應”,指導各村因地制宜,精心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發展模式,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實現了“紅引擎”牽動“綠發展”,洛北蛋雞、黃牛養殖、花卉養殖等30個項目發展勢頭強勁,上年度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20萬元,最多的西林吉鎮黑山村集體經濟達94.82萬元,整體呈現“干創新事、吃生態飯、走開放路、打特色牌”鄉村振興喜人局面。同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壓實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責任,開展“平急結合強治理、融合共建筑北疆”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全市94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1200余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進網格,沖在難處、戰在險處、干在實處,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23日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