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運用“三個三”舉措,扎實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提升群眾歸屬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三個突出
提升整體功能
呼中區持續推進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堅持“三突出”,讓黨群服務中心成為黨員群眾想來、愛來、盼來、還來的“家門口”好去處。
突出功能優化。優化黨群服務中心功能,科學劃分政務服務、黨群活動、綜合治理、協商議事、文體康養等功能區,設置紅色教育基地、暖心小屋、文化小舞臺、道德講堂、棋牌室、臺球室、乒乓球室等活動場所。結合群眾需求,建立2個黨群服務站,進一步延伸服務鏈條。
突出功能發揮。建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計劃公開機制,依托呼中黨建、“最冷小鎮”微信公眾號平臺,按月推出黨群活動清單,向群眾公開社區陣地活動的時間和內容,方便群眾及時參與。充分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結合實際舉辦“展居民健康風采·創呼中文明社區”籃球賽、“濃情端午頌黨恩、粽葉飄香鄰里情”文藝演出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活動,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突出功能拓展。發揮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整合社工站、衛健局、團委等部門資源,針對留守兒童、獨居老人等重點人群開展“七彩童年、快樂成長”“心系桑榆、情暖夕陽”等個性化、特色化活動;每周五為居民免費量血壓,為身體不便老人上門義診、送藥,實行一人一檔、一周一報、一節一問,用暖心行動提升服務群眾質效。
堅持三個聚焦
提升服務實效
呼中區始終堅持“群眾想要的,就是我們該干的”理念,堅持“三個聚焦”,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開展特色活動,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
聚焦社區建設實際。加強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聯建共建,召開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全面建立社區黨組織需求清單、單位黨組織服務清單,依托“最冷小鎮”、呼中黨建等微信平臺公開公示,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力量下沉社區、服務群眾。今年,在職黨員下沉社區參與教學輔導、電路維修、管道維修、技術指導、旅游導游等志愿服務2000余人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00余件。
聚焦黨員教育管理。以開展大興安嶺地區特色主題黨日活動為契機,抓好有“黨味兒”的組織生活,社區黨組織開展“七一華誕頌黨恩·政治生日鑄黨魂”“弘揚紅色精神、營造奮進氛圍”等主題活動,全面增強社區黨員的政治意識,進一步推動黨員教育管理走深走實。
聚焦群眾意愿需求。著眼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社區黨組織聯合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深入走訪轄區群眾,征集群眾“微心愿”,建立“微心愿”臺賬。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下沉社區圓夢群眾“微心愿”,帶動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認領并解決群眾“微心愿”110個,切實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堅持三個注重
提升治理水平
呼中區始終秉持“群眾越安全,我們的基礎就越夯實”的理念,堅持“三個注重”,構建以“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多元化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
注重運用楓橋經驗。制發《新時代“楓橋經驗”呼中實踐60條》,改造升級小區閑置房,建設15個集法律宣傳、征集舉報、宣傳公示、便民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網格綜治之家”。創新開設“網格小劇場”,推進“社區網格綜治之家+N”服務管理模式,政法干警和社區工作者以情景劇形式,為轄區居民提供有速度、有準度、有溫度、有力度的網格服務,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注重暢通反饋渠道。完善《呼中區“三級四長”包聯管理實施方案》,明確各級網格指揮長職責,通過召開民情懇談會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深入推廣網格化信息管理平臺使用,組織網格員入戶走訪,常態化排查隱患,今年排查化解矛盾糾紛418件。
注重多方協調聯動。推動機關單位黨員、人大代表、“五老”人員等90名兼職網格員發揮作用,常態化進社區發現處理問題;推動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90名專業網格員深入社區,提供專業化服務,實現網格化管理服務“零距離”、治理“無縫隙”、訴求“全響應”。(記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靜雯綜合報道)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23日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