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風和海》劇照,鐘楚曦飾陳嘉慧,韓東君飾韓俊豪。
《燦爛的風和海》劇照,方中信飾餐館老板徐志強,李若彤飾妻子阿珍。
12月18日,電視劇《燦爛的風和海》于央視一套黃金檔、芒果TV同步開播,然后迅速成為網絡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觀眾普遍認為該劇基調溫暖治愈,既呈現了都市人的現實姿態和生活方式,也展現了澳門的獨特文化與風光。
作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匠心誠意之作,《燦爛的風和海》融合了哪些亮眼元素?從哪些角度彰顯了澳門25年來的發展變化?
跟著劇集賞澳門
《燦爛的風和海》是一部都市愛情劇,講述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都市人在浪漫松弛的澳門找到自我、治愈自我,收獲愛與勇氣的故事。該劇演員陣容頗為豪華,鐘楚曦、孫陽、陳昊宇、韓東君、耿樂、倪虹潔、李施嬅、李治廷、方中信、李若彤等老中青實力派演員齊聚一堂。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央視劇評》評論員張文娟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該劇摒棄了傳統都市情感劇的沉重與糾結氛圍,轉而采用一種輕松愉快的敘事手法來展現角色的生活和情感經歷。如此不僅能讓觀眾在欣賞劇集的過程中感受到輕松與愉悅,更能讓觀眾對角色的成長和情感歷程產生更深的共鳴和理解。
《燦爛的風和海》故事的舞臺設在澳門。人們觀看這部電視劇,可以直觀生動地領略澳門的城市魅力。如劇中男主角徐君樂(孫陽飾)就經常穿梭于瘋堂斜巷的葡式建筑間,漫步在亞婆井前地的古樸石階上。他還造訪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感受歷史積淀,沿著龍爪角步行徑享受海風的輕撫,在澳門博物館內探尋城市記憶。而何東圖書館、國華戲院等地,則是劇中女主角陳嘉慧(鐘楚曦飾)與韓俊豪(韓東君飾)戀情發展的背景見證。
此外,劇中出現的大三巴牌坊、玫瑰圣母堂以及新濠旗下酒店等,均展現了澳門作為國際知名旅游城市的獨特風貌。
“澳門風光本就獨具特色,加上劇集攝制在光影、構圖上的匠心獨運,使得澳門文旅魅力更具吸引力。”海口經濟學院南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平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如漁人碼頭那場戲,劇組通過長焦距、低角度仰拍及人工布光,營造出夢幻氛圍;慢門拍攝技巧捕捉船只動態,與清晰的前景人物對比,勾勒出豐富的畫面層次感。“優秀的拍攝手法,不僅凸顯出該劇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更讓澳門風情‘躍然屏上’,令觀眾身臨其境。”劉海平說。
經典的文旅場景、唯美的城市風光,再加上誘人的傳統美食,引得不少網友想要跟著劇集去澳門打卡。
“老戲骨”展現城市人情味
在劇中,人物整體上都體現了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和價值觀。例如,陳嘉慧充滿活力和熱情,對待生活和愛情都抱有積極態度,體現出當代都市年輕人的正能量,看她的故事會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徐君樂幽默樂觀,總能用自己的方式為身邊的人送去快樂。
“老戲骨”方中信雖是特別出演了餐館老板徐志強,戲份不多,但同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徐志強與妻子阿珍在澳門共同創立了“珍強記”餐飲品牌,從一家小門店發展成為特色融合菜餐館。他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全年無休經營,并使每一道菜都濃縮了澳門人的故事與情感。
方中信此前在港片中多飾演“硬漢”角色,這回首次出演一位普通的餐館老板讓他感觸頗多。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方中信談道:“徐志強是一位傳統的老澳門人,工作努力、生活規律,這與我個人有相同之處。”
在澳門出生和度過童年時光的方中信,此次回家鄉拍戲亦回憶起了往昔時光:“有一場戲是在街區菜市場拍的。走進菜市場的那一刻,我瞬間想起小時候和媽媽買菜的場面,非常懷念。”
即便回來拍戲時間不長,方中信也會抽空與老同學、老朋友聚餐敘舊。在他的眼中,澳門是一座很有溫度的城市,其中地標場景、社區街道、地域美食等,都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能夠借由熒屏將澳門的風土人情和飲食文化傳播出去,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都感受到澳門的獨特魅力,這對我而言不僅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榮耀。”方中信說。
吸引更多人愛上澳門
《燦爛的風和海》是獻禮澳門回歸25周年的影視作品。該劇主創團隊以澳門發展的時代軌跡為大背景,在劇情構建、人物設計、服飾搭配、場景部署等多環節都進行了精心細致的設計。主創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燦爛的風和海》的制作和推出,不僅是對澳門歷史的一次深情回顧與崇高致敬,更是生動、立體地向世界展示澳門的多元文化和獨特魅力,讓海內外觀眾都能感受到澳門這座城市的溫暖、開放與繁榮。
對于澳門當地觀眾而言,《燦爛的風和海》體現了哪些文化與情感價值?澳門科技大學咨詢委員會委員葉榮發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快節奏、高壓力的都市生活中,該劇為人們帶來一抹詩意和美好,引導人們在繁忙之余尋找屬于自己的心靈凈土,感受來自澳門獨有的溫情與寧靜。
葉榮發在澳門生活數十年,他認為澳門有著東西方文化交匯地帶的豐富內涵與獨特韻味。《燦爛的風和海》將25年間澳門在傳統與創新中不斷融合的發展軌跡和文化特性很好地展現出來,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澳門、了解澳門、愛上澳門。(圖片由《燦爛的風和海》劇組提供)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30日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