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創業社區為轄區老年人開展愛心義剪服務活動。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聚焦城市基層治理重點難點問題,緊盯居民服務需求,實施“紅色物業”聚力、志愿共建聚能、關心關愛聚勢“三大行動”,以“小切口”推動服務居民“大變化”。
聚力“紅色物業”行動
共建美好和諧家園
建強物業服務“紅堡壘”。紅寺堡區成立物業服務行業協會黨支部,推動8個社區、28個小區、17家物業公司、20個業主委員會、70個網格,通過單獨組建黨支部、聯合成立黨支部、設置黨小組,采取“雙向進入 交叉任職”、物業公司黨員負責人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試點業主委員會成員進入物業服務企業管理層、推行物業企業負責人到社區報到議事、聚力共治等措施,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
探索物業服務“紅管家”。組建由社區直管黨員、網格協管員、物業服務人員、業委會成員、熱心群眾組成的“紅管家”隊伍,形成“街道‘大工委’—社區‘聯合黨委’—網格黨小組—黨員樓棟長—‘紅管家’”上下貫通、多方參與、執行有力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紅管家”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在助力矛盾調解、環境治理、安全排查、跑腿代辦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營造和諧、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創新物業服務“紅家政”。圍繞解決一些小區垃圾清運不及時、垃圾清運成本高等突出問題,由創業社區黨支部牽頭成立“紅色家政”服務公司,實行老舊小區兜底服務、物業服務企業小區低價收費。同時,家政公司面向轄區低保戶零就業家庭優先提供就業崗位,公司收益用于拓寬為民服務資金渠道,反哺老舊小區管理,提升為民服務質量,優化小區衛生環境,將社區治理、居民收入、為民服務有效結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聚能志愿共建行動
共繪亮麗城市畫卷
治理重心下沉,提升服務水平。延伸構建“8個社區黨支部+56個網格(樓棟)黨小組+384個黨員樓棟長”三級組織鏈條,以居民小組、住宅小區為單元,科學劃分70個網格,探索實行50—100戶的“微網格”管理試點7個,將網格黨組織服務功能融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同步建設,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完善網格管理服務事項、辦理機制和流程,調處矛盾糾紛、代辦民生事務、提供暖心服務,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去年以來共調處化解鄰里糾紛102件,為民辦實事238件,切實推動組織在網格建立、資源在網格集聚、問題在網格化解。
黨員先鋒下沉,積蓄隊伍力量。把專職網格員作為網格治理的重要力量,廣泛吸納網格內素質高、能力強的基層黨員干部、志愿者等參與治理服務,在顯著位置公示網格員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促進網格員更好發揮作用。依托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機制,建立需求、資源、項目3張清單,深化“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在職黨員干部接單”服務模式,推動62個聯合黨委成員單位970余名在職黨員主動融入社區治理,征集并認領“微心愿”321戶444人,形成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良好局面。
聯動服務下延,健全責任體系。通過在網格黨組織設置公布服務電話、發放便民服務聯系卡、開通網格微信群等方式,建立與居民群眾交流溝通橋梁,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新民街道綠苑社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精準整合社區醫療、文體、社會組織等資源,成立10支志愿服務組織,設立志愿者服務站,采取“社區+黨員+志愿者”的工作模式,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和各類文化活動,傳播文明理念,倡導互助精神,營造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推動干群面對面、黨群心連心。
聚勢關心關愛行動
共享快樂幸福生活
細心為老優服務。整合社會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實施“健康守護、生活幫扶、文化助老”3項服務,著力優化為老服務。依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175名老年人,免費為老年人進行健康查體、日常監測;依托中醫院義診服務,每季度開展一次養生知識宣傳和健康監測。整合各類閑置資源,開展愛心義剪、助老食堂、送餐上門、社工代辦等生活便利服務,惠及3500余名老年人。加強部門資源聯動,開發社區活動中心、老年大學、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館、文化館等各類文體活動場所15個,方便老年人文體活動需求。
精心護小破難題。緊盯課后、假期2個重點時段,以“課業幫扶、興趣培養、研學拓展”3項服務為抓手,破解居民小孩放學后、寒暑假無人看、無人管、管不好難題。依托社區活動陣地,開辦小飯桌3個,招募退休教師、在家大學生21人,開展課業輔導千余人次。常態落實機關黨員“雙報到雙服務”,根據機關黨員特長,設立興趣培訓班16個,開展各類興趣培訓500余人次。積極推進“校社共建”,打造創業社區愛國教育、東方社區擁軍教育、羅山社區敬老教育等研學課程,免費向學生開放。
貼心服務促融入。緊盯殘疾人、新就業群體等重點服務人群,發揮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推動轄區社會組織開辦愛心餐廳、超市、洗車、提貨點等,穩定解決260名殘疾人就業。整合閑置資源,在商貿集合體、小區周邊等設置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18個,方便快遞、外賣等新就業群體。合理規劃博大商圈經營攤位120個,解決流動攤販、創業青年無固定經營場所等問題。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06日第19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