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振興社區志愿者在紅色議事廳開展議事活動。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龍辰社區為孩子們開辦“青苗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時指出:“社區黨組織是黨聯系基層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在社區中發揮領導作用?!苯陙恚瑢幭幕刈遄灾螀^吳忠市鹽池縣全面落實全國、全區、全市組織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基層黨組織建設提質增效工程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不斷優化城市社區黨建體制機制,努力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的基層治理平臺,著力破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難題,不斷提升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質效。
延伸組織體系
向“末梢神經”扎根
鹽池縣以做好居民小區黨建工作為抓手,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激活城市基層治理“末梢神經”,將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
把黨支部建在小區。圍繞建設年代、公建配套、居民類型、服務需求4個維度,將全縣185個小區劃分為商住型、老舊型、過渡型、單位型4類,按照300—500戶標準調整劃分社區網格116個,跟進完善配套組織體系,全覆蓋成立網格黨組織,選配841名直管黨員擔任樓棟“紅管家”,將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到底端末梢,形成“黨組織覆蓋網格、黨員融入網格、群眾聚合網格”的治理運作模式。
將陣地設在小區。大力實施黨群服務中心提質擴面行動,整合小區配套用房,打造網格“紅色微客廳”等黨群服務驛站19個,為網格黨組織、黨員和群眾提供集服務、教育、交流于一體的黨群工作陣地。沿街打造紅色暖“新”服務驛站4處,在42個網格黨群服務中心(驛站)及戶外勞動者驛站全覆蓋添置飲水機、休閑座椅等便利服務設施,并通過“以服務換服務”方式,引導快遞外賣從業人員以“隨手拍”的形式向社區上報食品衛生、安全隱患等問題260余條,城市基層治理“流動前哨”作用日益彰顯。
讓黨員作用發揮在小區。采取流入流出“雙摸排”、線上線下“全摸排”、定期滾動“常摸排”等方式,掌握4100余名黨員,分類建立臺賬,全部建立編入樓棟網格黨小組,同步建立黨員微信群,實現“一呼俱應”。推行在職黨員“四個一”活動機制,有序引導2100余名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辦理群眾微心愿2200余條,開展服務活動2600余次。
提升服務質效
在“堵點難點”發力
鹽池縣聚焦城市基層各類治理主體,持續深化區域化黨建,全面構建城市“大黨建”格局,以黨組織引領匯聚基層治理資源。
“聯合黨委”補齊治理短板。健全完善社區“聯合黨委”區域化黨建機制,充分發揮“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作用,建立“聯合黨委”成員單位網格分片包抓和行業對口主抓的工作體系,124家成員單位全覆蓋簽訂“一書三單”,推動各成員單位把“社區事”變成“分內事”,先后協調解決居民小區設施破損、硬件缺失等小微實事1200余件,有效破解社區“權小錢少”難題。
“多元共治”拓展治理支撐。以“五社聯動”為抓手,先后培育和引入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85個,拓展保健理療、愛心理發、老年配餐等服務項目,實現對社區居民的“最后一米”兜底服務。選聘80余名外賣騎手兼任社區網格員,結合服務范圍參與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治安聯防等工作。邀請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群體參與社區治理協商會、小區懇談會,推動解決進門難、上樓難、停車難等治理難題230余個。
“紅色物業”提升服務品質。針對小區物業覆蓋率低、投訴率高、居民不滿意等問題,按照從無到有、從有到治、從小治到大治“三步走”思路,對全縣物業未覆蓋的小區采取“逐步攻堅”行動,通過“紅色物業”幫建、駐地單位協建、組織居民自治等方式,無物業服務小區實現“動態清零”。深化“紅色物業”建設行動,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推行業委會成員零報酬進入物業企業管理層機制,社區主導17個小區業委會主任進入物業服務企業兼任副經理,推動形成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良性互動局面,物業服務領域矛盾糾紛發生率下降58.2%。
建強基層隊伍
為“一線骨干”賦能
鹽池縣著力在解決社區工作者身份、待遇出路問題等方面下足功夫,建強用好社區工作者隊伍。
壯大骨干力量。聚焦推動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配備社區“兩委”成員及專職網格員212名,同步建強“專、兼、輔”3支隊伍,招聘一批退出社區“兩委”的老干部擔任兼職網格員,從企業退休黨員、居民黨員、物業人員、志愿者招募483名輔助網格員,縣財政按每人每年1000元標準發放工作補貼,有效激發輔助網格員工作熱情。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逐年全覆蓋輪訓街道社區干部,不斷提升社區干部政策理論水平。定期開展社區干部素質考察,儲備優秀年輕社區干部20人,有序推動14名社區干部輪崗交流,有效激發社區干部干事創業激情。
做足待遇保障。著力建立健全梯次發展、等級明晰、科學合理、運行有效的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建立社區正職、副職、成員三類共18級的等級序列和發展體系,將薪資報酬與工作年限、學歷學位、專業水平及所在社區黨組織星級掛鉤,推動職業水平與崗位等級銜接聯動,社區正職、副職、成員平均每月應發任職補貼分別為5500元、5300元、5100元以上。
激發內生動力。加大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發展黨員的力度,注重從優秀年輕社區工作者中發掘和培養社區“兩委”后備力量,加大從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中選拔干部力度,打破社區干部成長的“天花板”限制,讓社區工作者在發展上更有奔頭、在工作上更有勁頭。建立導師幫帶庫,從社區業務骨干、社區“兩委”干部和3年以上的社區工作者中,遴選優秀導師10人,幫帶新入職27名社區工作者,讓社區工作者有人幫、有人帶、有得盼。
優化體制機制
向“共管善治”邁進
鹽池縣著力構建縱向聯動、橫向協同、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作用,激發全社會共同參與活力。
建強動力主軸。制定《貫徹落實〈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具體措施〉分工方案》,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鹽池縣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下設6個專項小組,形成工作組及成員單位“兩職責一清單”。實行“縣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聯動,10名縣處級領導干部以“網格長”身份包抓社區,43名街道(鄉鎮)干部直接聯系網格(小區),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優化制定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將83項審批服務執法權限賦予街道,參照落實街道“屬地管理”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能力不斷增強。全面規范社區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清理不規范掛牌126塊、上墻制度147項、宣傳展板22塊,明確不應由社區出具證明事項20項,讓社區工作者騰出精力更好服務群眾。
推進自治共管。將業委會作為居民開展自治“主陣地”,積極搭建小區聽證會、論證會、懇談會、協調會、議事廳等民主協商議事平臺,建立小區黨支部提議、業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樓棟長會議決議的議事流程,激發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內生動力。引導基層黨組織廣泛推行上門“幫代辦”,在黨群服務站設立幫辦代辦點,組織黨員、社工、志愿者定期開展“上門服務”,讓群眾辦事更加方便。
(記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靜雯綜合報道)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06日第21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