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預警信息,及時挽救獨居老人生命;一次數據分析,有效緩解雙職工家庭“帶娃”難題;一份就業訴求,精準幫助失業群體靈活就業……在數字重慶建設的浪潮中,巴南區蓮花街道不斷“破題”,煥新基層智治活力。
近年來,巴南區蓮花街道堅決貫徹落實數字重慶建設部署要求,針對轄區“三多一大”(單體樓棟多、老年人口多、風險隱患多、公租房體量大)實際情況,圍繞“執行末端”定位,全面加強基層智治體系基本能力建設,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2024年12月9日,一條預警信息經基層智治平臺傳到蓮花街道蓮花社區網格員手機上:蓮花社區石子坪小區某單元一老人家中燃氣報警器觸發警報,請立即前往現場檢查處理,確保人員房屋安全。
接到信息推送后,基層網格員立即上門查看,敲門叫醒午休的老人,及時制止了一起因獨居老人忘記關火引起的燃氣泄漏事件,有效保障了獨居老人生命財產安全,而此時距離平臺收到預警信息僅過去了不到20分鐘。
“如此迅速的處置,得益于基層智治平臺與火災探測報警器的聯動。”據蓮花街道黨工委書記刁維娜介紹,針對轄區獨居老人基數大、分布廣的特點,街道率先為社區獨居老人免費安裝獨立式光電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391個,聯動平臺推送預警信息72人次。針對公租房片區獨居老人居住集中的特點,對安裝的110個攝像頭升級了智能AI算法,對3天未出門、人員摔倒等異常情況自動推送預警事件,有效彌補了特殊重點群體管護中社區力量不足和全天候空白時段的問題,提升了“人機協同”的感知預警能力。
依托建成的2個市級優秀老年食堂用餐數據和“巴適‘蓮’心家醫”健康數據,蓮花街道又升級了老年社區日間照料、小病社區就醫等貼心服務,有效擴展了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范圍。同時,蓮花街道持續聚焦“一小”挖掘服務深度。通過綜合分析“民呼我為”訴求、平臺上報事件等線上數據和“心蓮心”走訪線下問題收集,蓮花街道針對收集問題數據中出現的高頻詞語分析,安排部署具體工作。
除了“一老一小”,蓮花街道還積極承接“渝悅·就業”應用貫通,先后幫助78人實現就業,通過對就業需求和回訪數據的深入分析,精準識別了轄區內靈活就業和閑散勞動力就業兩大類訴求,建設了“微笑工坊”,著力解決寶媽、殘疾人士等閑散勞動力群體就業,累計培訓1000余人次,幫助靈活就業53人,居民收入增加40.7萬元;結合轄區企業資源優勢,推出了以家門口就業為主的“蓮心服務站”,推動本地崗位與本地勞動力的精準匹配,目前已解決216家企業1449個崗位適配,幫助11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請當事人及時就座,我們準備開庭了……”不久前,巴南區蓮花街道云篆山水公租房“心蓮心”調解室里,巴南區人民法院的法官們就一場因婚姻家庭糾紛引發的訴訟進行了現場審理。
法庭搬到“家門口”,矛盾化解在基層。近年來,巴南區持續推動區級職能部門、區法院、區司法局、區公證處、區公安分局等“N”個力量下沉村居、網格,建立起人民調解“五方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平臺聯勤聯動推動矛盾調解成功率提升至98.3%,成功后申請司法確認的案件數提升了28%,經司法確認的調解協議自動履行率達96.5%。
“針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們貫通進行基層智治體系重塑,推動工作調度向數智統攬迭代。”刁維娜介紹,截至目前,蓮花街道已實現數據歸集一屏統攬,接入感知設備2.9萬個,歸集實有人口10.8萬人,實現人、房、地、事、物一屏統覽。并且,蓮花街道體系化設置8大目標,拆解為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打造四聯共治數字社區等任務467項,量化KPI指標50個、體征指標62個,實現目標任務全周期閉環管理。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06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