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構建“源頭止訴、有訴即應、未訴先辦”民意訴求閉環辦理機制,進一步提升主動治理、源頭治理效能,廣東省梅州市學習運用黨建引領接訴即辦經驗,聚焦群眾訴求反映集中的高頻共性問題和季節性、周期性高發問題,創新建立基層治理“每月一題”機制,從訴求大數據分析預判社會問題痛點,推動由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完善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
由梅州市領導擔任“每月一題”工作組組長,建立定期向市委常委會匯報機制。由梅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聯合政法、政數、信訪以及電視臺、報社等部門單位組建工作專班,通過用好“12345”市民服務熱線、“民生820”等接訴受理平臺強化數字賦能。每月確定1個主題,明確由一個市直部門或屬地牽頭負責,相關單位協同配合,制定“一方案三清單”(解決方案及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政策清單),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問題解決后,統籌做好有關文件、政策、機制“廢、改、立”工作,完善制度建設,優化職責體系,健全主動治理長效機制。
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治理
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和集中停放一直是困擾城市居民的難題。2024年10月,梅州市將“開展電動自行車規范充電、規范停放試點工作”納入“每月一題”。為有效解決“上樓充電、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梅州市在梅江區選取三個有代表性的社區作為試點,探索規范治理新模式。
梅江區金山街道計劃在碧桂園社區內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點。“裝在哪里?裝多少?誰出錢?”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金山街道召集社區黨組織書記、物業公司、社區居民等多方代表通過民情議事會進行實地考察與深入討論,最后決定在原有的摩托車停車棚內增設充電點位,由物業公司進行投資建設,立足于“小生意+大公益”的思路,創新運營管理方式,實現公司得實惠、居民得方便,小區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個月后,碧桂園社區新建了充電遮雨棚11處、充電樁72個、充電接口720個,居民只需掃描雨棚內二維碼即可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此外,物業公司還為居民配備了144個滅火器,為143臺電梯安裝了阻止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報警系統,增強居民安全意識。該試點開創的“人防+技防”經驗為全市電動自行車規范充電、規范停放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模板。
“解決群眾訴求不僅需要政府發力,更需要不斷凝聚各方共識,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碧桂園社區黨組織書記表示。
從訴求大數據中預判痛點
民生計量關乎老百姓的“菜籃子”,也是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衡量指標。根據梅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收集的數據信息,“每月一題”機制工作專班敏銳地發現了“鬼秤”這一與民生需求息息相關的“未訴”問題。
“鬼秤”問題納入治理主題后,指定由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市、縣聯動集中攻堅,全市共檢查電子計價秤銷售維修店31家以及集貿市場、商場超市和各類門店809家,現場檢查電子計價秤1553臺,推動落實強制檢定電子計價秤備案8695臺,查處電子計價秤計量違法行為案件30宗,查扣電子計價秤28臺,罰沒款金額2.97萬元。同時,選取梅江區江南街道百花洲市場為試點,由市場管理公司統一采購電子秤并由市場監管部門校驗,在市場內增設“智慧追溯秤”和相關宣傳條幅。梅州市大力開展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解決了群眾普遍關注的“缺斤短兩”“計量作弊”問題,讓群眾的“菜籃子”拎得“秤”心如意。
“‘每月一題’機制是我們學習運用黨建引領接訴即辦經驗的創新探索,對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實現解決‘一件事’帶動辦好‘一類事’有著積極意義。”梅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們將依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四級聯動,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及時了解群眾所需所急,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工作唯一評價標準,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0日第26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