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定星盤”,鄉村治理提質增效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必然路徑。近年來,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精心搭建“一張網、一平臺、一規則”,不斷健全基層治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進一步推動組織扎根、資源下沉、服務進門、幸福提升。
“一張網”兜住大小事
“網格化管理就像一張大網,兜住村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舒心。”東鄉區楊橋殿鎮山下村黨支部書記張振行說。
提起網格化服務,山下村老黨員劉平生贊不絕口:“現在辦事情太方便啦,每個村組都有網格員,有問題找他們,馬上就能得到解決。”
山下村是東鄉區推行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服務的一個生動實踐。按照“邊界易識、規模適度、相鄰成塊、功能歸類、人員相熟”的原則,依據村莊分布、人口數量及居住密度等村情實際,以村民小組為基礎單元,將全區132個行政村域劃分為693個網格單元。著力構建“組織全覆蓋、管理精細化、服務全方位”“五級”網格化管理工作體系,即“鄉鎮黨委書記(總網格長)—村黨組織書記(網格長)—村‘兩委’干部(子網格長)—無職黨員/村小組長(網格員)—常住村民(服務對象)”,形成了鄉鎮、村、組三級聯動的網絡結構,為基層治理提供了互聯互通的組織保障。
“我們需要當好信息員、巡防員、調解員、管理員、服務員、宣傳員等六種角色。”東鄉區孝崗鎮長林村網格員樂美陽說,“日常負責社情民意收集、治安巡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突發事件報告、安全隱患排查、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等九項內容。”
東鄉區通過明確農村網格化管理服務的工作職責范圍,讓網格員明晰自己該干什么,讓村民知道有事找誰幫忙,實現村民與網格員之間的“雙向奔赴”,構建起運轉有序、服務精準、治理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我們將零星分散的基層力量整合起來,把村民小組長、護林員、防汛員等專崗人員統籌納入網格員隊伍。”東鄉區委組織部農村基層黨建室相關負責同志說,“我們注重發揮農村無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持續鞏固拓展東鄉無職黨員‘三定三諾’(定崗承諾、定責踐諾、定級評諾)改革成果,推動1080余名無職黨員主動報名成為輔助網格員,實現黨的力量下沉至‘神經末梢’,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米’。”
“一平臺”共商民生計
自推行網格化管理服務以來,網格員在村里收集到的大事小情均由村民議、村民辦、村民評。
“村頭廢棄的豬牛欄破舊不堪,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我們村小組希望建一個小廣場,方便大家休閑娛樂。”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解決,掀開了東鄉區圩上橋鎮郵路頭村基層善治的一角。
郵路頭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晶說:“村里搭建了‘屋里說事廳’議事平臺,線上線下征集到的意見建議,都由村民自己商量決定。”
“村頭兩片廢棄池塘污染嚴重,水體已經發黑發臭,希望能夠清淤整治,連通改造為人工湖。”“如果能在湖畔植樹、安裝路燈,大家晚上也可以到這里散散步。”為解決這一問題,在馬圩鎮港下村“鄉賢參事會”上,鄉賢和群眾代表們紛紛出謀劃策,并最終形成解決方案,村民們主動出資捐物、投工投勞,人工湖很快順利完工,村民一片叫好聲。
“將人工湖命名為清蓮湖也是議事會上的‘民智’。”港下村老書記李能順說,“如今清蓮湖碧波蕩漾、湖畔楊柳依依,夜晚燈光璀璨,是村民們的新晉打卡點。”
東鄉區按照“有機制、有人員、有場所、有活動、有成效”的“五有”標準,發揮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打造基層自治共治議事平臺,營造“家里事兒好商量”的和諧氛圍,引導村民形成“有事敞開說、問題共協商”的良好意識,讓村民話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講、苦有地方訴、事有人去做。
“香樟議事角”“忠義議事廳”“和為貴議事會”“小圓桌議事會”……在東鄉區,越來越多的群眾議事平臺在基層治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群眾的事情,群眾來拍板。”東鄉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全區各鄉鎮(街道)引導村(社區)結合本土特色因地制宜搭建了100余個群眾議事平臺,不斷推動基層善治。
“一規則”議事講門道
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千頭萬緒,群眾的急難愁盼百態交織,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
在東鄉區鄧家鄉松湖村,一場“和為貴議事會”正在展開。“在你們這發生的事故,你們必須給個說法。”鄧家鄉松湖村店下村小組一村民因機器操作不當發生事故,家屬索要高額賠償。村黨支部詳細摸底后,會同當事人、涉事企業、黨員群眾代表到“和為貴”議事廳協商,以三方角度釋法明理,最終簽訂調解協議,糾紛順利化解。
“我們將每月15日固定為‘和為貴說事日’,對于網格員收集的問題,利用‘和為貴議事會’集中討論、分析、解決問題,實現群眾滿意度100%。”松湖村黨支部書記黃超說。
黎圩鎮西江村通過“小圓桌議事會”,面對面傾聽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將一個個“問題清單”轉化為“幸福清單”。西江村黨支部書記王斌說:“自從村里建立了‘小圓桌議事會’,居民由‘議論紛紛’轉為‘紛紛議事’,提升了議事的質量和效率。”
東鄉區建立“議什么、誰來議、怎么議,群眾提、支部審、賢良議、群眾評”的“三議四步”工作法,讓協商過程有規可守、有章可循;在議事選人方面,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由他們推舉出德高望重的“五老”、黨員干部、鄉賢能人等參與議事。東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東鄉區通過以制度化的方式構建村民協商議事平臺,形成聚民力、集民智、惠民生、暖民心的完整閉環,努力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0日第2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