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一家工廠的工作人員正在使用黑湖小工單查看生產數據。
上海黑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上海全市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1800億元、工業互聯網平臺總體應用水平達41.5、應用普及率達33.7%……在日前舉辦的2025“工賦上海”創新大會上,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亮出了上海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優秀成績單。
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工業互聯網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引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動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發展工業互聯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自2020年起,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布局工業互聯網,提出“工賦上海”行動,實施了兩輪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總體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一梯隊。“工賦”是指把新一代的生產工具、數字化思維的時代工匠,賦予工業制造。“工賦上海”品牌創立5年來,上海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鏈主平臺加快培育,工賦生態優化完善,已成為“上海制造”的一張閃亮名片。打造工業智能新高地,推動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向縱深邁進,上海提供了哪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中國城市報記者予以報道。
標桿引領
近期,2024年度上海市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發布,“飛梭智紡”“寶聯登xIn3Plat”“星云智匯”等1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入選,進一步帶動了工業數字化應用普及。
在鋼鐵行業,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寶聯登xIn3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連續5年入選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是上海目前唯一的A級“雙跨”平臺。中國寶武工程科學家、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錢衛東向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這一平臺共計運行2.2萬余個工業模型、1.3萬個工業APP。通過首創基于IT&OT融合的云邊一體雙態架構,可滿足復雜工業現場高速實時控制要求,實現高性能邊緣計算的自主可控,解決工業控制軟件卡脖子問題。“中國寶武作為傳統鋼鐵企業,經歷了從面向制造過程的智能制造到整個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的過程,我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隨著寶武對數智化轉型的認識變化而不斷豐富內涵。起初,我們的互聯網平臺主要聚焦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目前,隨著人、機、物全面互聯工作的深入,我們更重視其中流通的數據,包括數據治理、數據應用等,因此我們加強了工業大數據5S(數存、數成、數智、數現、數典)套件的研發,用來支撐企業數據資產的構建與運用,如今這一工業互聯網平臺可實現在廣域全層次工業安全態勢感知和數據安全防護下的數據流通與應用。”錢衛東說。
寶信如何借助其在工業軟件領域積累的研發實力及鋼鐵行業內的專業經驗助力其他行業數字化轉型?對此,錢衛東表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面向未來發展的需要,要重視價值拉動或者需求拉動。“我們始終圍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際需求來做研發,所以寶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功能非常適配鋼鐵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由于鋼鐵企業體量大、流程長、產業鏈豐富,所以我們的平臺也在向鋼鐵行業的上下游拓展,包括礦山、鋼制品加工等領域。我們也向那些與鋼鐵行業比較相似的流程制造業輸出我們的平臺和解決方案,如有色金屬、生物醫藥、化工化產等行業。另外,鋼鐵行業還有一些特性,譬如大設備、大物流、大園區等,因此寶聯登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鋼鐵行業形成的服務能力,也可以在港口物流、設備維護、園區管理、安全管控等行業或領域得到良好的應用和推廣。”他說。
另外,由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飛梭智紡”是全國頂尖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鏈接超90萬臺設備,覆蓋45%織造產能,擁有77個工業機理模型,可提供紡紗、織造、染整等環節的數智化管理方案,推動工廠全鏈條數智化。其邊織邊檢系統融合了多項前沿技術,可實現織布過程零巡檢和免質檢,助力行業標準建立。
AI賦能
激光切割機床、自動物料搬運機器人、自動化立體料庫……日前,中國城市報記者走進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外岡鎮的威派格綠色智能工廠,數智化設備隨處可見。作為國內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理念的水務行業集成型科技公司,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派格”)著力用“智造”助力提升工業占比,其成立的河圖智水工作室于近日獲得第二批上海市“AI+(聯合)創新工作室”稱號。
據悉,該工作室依托威派格河圖AI平臺,深入融合人工智能與水務行業特性,構建了領先的算法平臺、水務大模型平臺、知識圖譜平臺,形成了面向水務行業的智能化底座+開箱即用的AI應用能力。威派格水務專家胥逸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河圖AI平臺通過構建水務專屬大模型、水務認知增強服務、水務認知工具集等核心技術,填補了水務業務與通用大模型之間存在的鴻溝,實現了水務大模型應用工程化,是獲得本次榮譽的核心支撐。“針對不同規模的水務企業,河圖AI平臺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業務應用,涵蓋供水、排水、管網、營收等多個核心場景,具有高度的易用性和靈活性。這一平臺以行業通用的AI為底座,實現大模型、算法及研發運維全鏈路拉通。同時采用‘開箱即用’的設計理念,允許企業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進行少量開發,從而快速部署并享受智慧化轉型紅利。目前,我們的平臺可以應用于智能問題預測與識別、設備自動調節、服務及知識輸出等。”胥逸說。
談及第二批上海市“AI+(聯合)創新工作室”授牌,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王旭琴表示,“AI+(聯合)創新工作室”有幾個核心特點。首先,它區別于傳統的獨立工作室,鼓勵聯合創建、聯合運營;其次,它覆蓋本市“3+6”重點產業,在設計研發、生產運營、檢測檢驗、組織協同等環節形成各類技術創新應用的孵化和實踐。“我們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企業數智化過程中,獨立創新其實非常難,只有通過多方聯合,讓企業相關負責人了解新技術、借鑒成功經驗,與科技企業的伙伴共創落地,才能發揮更長久的價值。”王旭琴說。
生態創新
“我們的產品常常需要滿足大量非標定制件的生產需求,但我們團隊只有30人左右,因此產品交期很緊張,這給生產管理和庫存控制造成了極大壓力。而現在通過黑湖小工單,在工廠擴產時,我們能夠實時追蹤到每臺機器及每個工人的生產進度,確保生產高效順利進行。目前公司已實現年產量破億元、全廠無紙化辦公。”說起黑湖小工單,浙江溫州樂清的一家專注于生產五金配件的工廠負責人向中國城市報記者稱贊道。同樣受益于這一數字化工廠小程序的還有江蘇蘇州的一家小型模具廠。據悉,這家企業原先面臨生產數據統計滯后、產品質量難以追溯、急單插單難安排等問題,使用黑湖小工單后,不僅公司總體的產能分析數據實時更新,小到每個零件所處的位置都可以一目了然。目前該公司已實現整個生產環節的數字化升級,將產品從蘇州帶向了全球。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哪些痛點?上海黑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解決方案負責人徐韶勇告訴記者,部分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認知不足,對投入的資金、方向等缺乏明確規劃。“他們存在一些顧慮,包括服務商是否專業、投資費用是否合理、風險是否可以管控等,這就需要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專門提供解決方案。黑湖小工單就是一款專為成長型制造業設計的輕量化、低門檻的生產管理小程序。目前我們已通過小工單,幫助超3萬家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他說。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牽動人心的同時,“鏈主”企業作為產業鏈上的“超級節點”也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構建起良好的行業生態。當前,上海市正著力培育45家“工賦鏈主”企業,覆蓋汽車、船舶、航空、裝備、鋼鐵、材料等重點領域。其中,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10家上海市“工賦鏈主”企業在2025“工賦上海”創新大會上正式授牌。以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例,其通過智能化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國產大型游輪的建造水平。同時,利用數字化平臺指導國產化供應商快速提高技術水準和管理能力,從而將有效提升大型游輪國產化供應鏈、產業鏈能力。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0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