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后的泰安市龍澤湖黨建公園,已成為市民群眾唱紅歌打卡地。
山東省泰安市城市管理局供圖
城市提升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每個人。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創新,探索建立“點線融合、四級貫通”城市治理新模式,“用足繡花功、辦好為民事”,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以新時代城市治理托舉起城市發展新藍圖,打造城市治理“泰安名片”,推動人民城市向美而行。
四級城管力量資源
統籌整合“一條鏈”
“太方便了,這個路口增加右轉車道,拐彎再也不用和直行車一起排長隊了,接送孩子不堵車心情也好。”泰城倉庫路小學家長李相亭提起校門口改造提升后的東岳大街與科山路路口,言語間滿是肯定。
小小路口微改造,牽動治理大話題,小微公共空間整體提升就是泰安市“點線融合、四級貫通”城市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之一。為更好推動城市治理融入市域社會治理,泰安市以“市管”變“市域”帶動城市品質一體提升,打造鎮街、企業、項目、社區“點”上切入,城市管理部門“線”上融合,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協同聯動的城市治理新模式,聯動配合高效解決城市管理“頑疾”。
“由我們城市管理部門牽頭成立工作專班,組建10支由縣級領導干部帶隊的城市管理服務隊,將四級城市管理力量和資源在基層一線集結,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化解問題矛盾。”泰安市“點線融合、四級貫通”城市治理工作機制負責人向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道,每支服務隊聯系服務1個鄉鎮(街道)、1個企業、1個項目、1個片區(若干村、社區),通過創新實施“紅色城管”黨建引領、“四個一”聯系服務、“三張清單”閉環管理、智慧融合聯動等機制,與鄉鎮(街道)密切協作、通力配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會商研判,串聯起鎮街、企業、項目和社區“服務鏈”,有效化解城市管理體制上下不一、管理資源共享不足、融合發展不夠緊密等問題,以城市管理“微改革”推動基層“大治理”。目前,通過“點線融合、四級貫通”城市治理模式,已協調解決基層問題5300余件。
紅色城管社區服務
驛站變身“惠民包”
冬日暖陽下,泰城東湖社區紅色城管社區服務驛站前人群熙攘,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管理服務中心志愿宣講專家正在向大家介紹日常綠植養護知識,這邊的市民剛咨詢完如何防治多肉生蟲,那邊的市民搬來家里爛根的蟹爪蘭上前求助。驛站精細化的服務讓社區居民帶著問題來、心滿意足回。
“自從建了紅色城管社區服務驛站,便民活動多了,我們感覺太方便了,退休生活也更好了。”東湖社區居民王秀榮和鄰居們一提起驛站,就對這里經常舉行的義診、綠植盆栽修剪、政策法規宣講等便民活動贊不絕口。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泰安作為旅游城市,社區服務更需要內外兼修,對內服務市民和對外便捷游客要兩手抓、兩手硬。泰安市將加強基層黨的建設作為貫穿城市治理的一條紅線,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服務,強化便民服務網絡建設,構建“紅色城管”推動城市治理工作新格局。
圍繞黨建引領網格化城市治理,結合“城市管理進社區”工作,利用社區現有設施場所,泰安市在市區各辦事處建立“紅色城管社區服務驛站”14處,充分發揮驛站“宣傳站”“普法站”“幫辦站”“治理站”陣地作用,讓群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鎮街”。并聯合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普惠社區群眾,通過開展公益活動、科普宣傳、便民服務等活動,為社會組織提供貼近群眾的志愿服務平臺,方便群眾共享社會福利。
同時,建設集黨務、業務、服務為一體的城市管理黨建聯合體,在主要景區周邊、城市公園廣場建成泰安城管服務驛站23處,服務基層黨員、市民游客100余萬人次。建立全國首家城管網絡服務驛站,涵蓋公廁地圖、云游公園、旅游資訊、城管業務網上辦理等10余項功能,方便群眾“一碼在手、出行無憂”,相關工作經驗在山東全省推廣。
共治共享將基層問題
化解在“家門口”
城市治理成效,歸根到底要由群眾來衡量。泰安市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引導人人爭當“城市管家”,推動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增強群眾的認同感和獲得感,擦亮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幸福底色。
“真是沒想到啊,就是和鄰居們一起向城管部門反映了一下,居然解決了我們小區周邊缺少健身器材的問題,而且還建了個小公園。”說起家對面修建的擂鼓石游園,泰城迎勝D區居民于慶洲連連點贊。
積極主動深入一線、傾聽群眾訴求、鼓勵建言獻策,就是“點線融合、四級貫通”城市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具體實踐。泰安市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線上+線下”政府、群眾互動模式。線上搭建“泰安·微城管”服務平臺,市民隨手一拍、城管接訴即辦,累計解決群眾上報的城市管理問題3.5萬余件;線下搭建“多方聯動調解平臺”,開展居住環境滿意度駐點包保行動,由市城市管理局縣級干部帶隊,在各個縣(市、區)、功能區開展調研走訪2100余次,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做到及時發現、限期落實,解決難題4300余個。主動征求社會各界意見,面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商戶、社區居民、社區志愿者等廣泛征集建議,群策群力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2024年,市級城市管理“12345”熱線工單辦理綜合滿意率始終保持100%,評價位列A類市直部門前列。
讓群眾“金點子”
成為城市提升的“金鑰匙”
了解群眾關切點,才能找準城市管理工作發力點。
市民對城市還有哪些期待?細細想來,如今大家更向往的,是城市生活的舒適度。這種舒適度來自于擁有多少便捷化的公共空間、多少人性化的城市設施、多少休閑化的公園廣場……泰安,正在朝著這些美好的方向發生變化。近年來,泰安市將“點線融合、四級貫通”城市治理模式作為解鎖城市提升“密碼”的金鑰匙,推動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城市發展成果普惠群眾。
泰安市積極爭取將市政道路更新提升項目列入為民辦實事之列,對群眾反映強烈需提升的路段、路口,“一路一策”、掛圖作戰。2022年以來,累計提升道路11條,改造路口58處,進一步打通城市交通循環。新建改建擴建街角游園、口袋公園23處,推動泰城21處公園綠地共享,實現居民游客“300米見綠、500米進園”。在社區、公游園新增建設“生態公廁”“第三衛生間”,助力營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充分利用現有農貿市場空余攤位和空閑地,建設8處流動攤販疏導點、合計700余個攤位,人間“煙火氣”讓城市暖意流動;聚力打造“城市管理會客廳”,對高速路出入口及重要道路沿線54個點位進行景觀提升,全面維修改造泰山站廣場,充分挖掘城市空間建設立體停車場、林蔭停車場等,年內新增停車位1400余個,推動泰城105處景觀亮化設施應亮盡亮,以城市提升助推泰山文旅熱潮。同時,在全市打造26條主次干道、24條背街小巷、21個小區的精細化管理樣板,以點帶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推動城市品質邁入山東省第一方陣。2024年,泰安市榮獲“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
一根“繡花針”串起“千萬家”。泰安市將繼續以“點線融合、四級貫通”治理模式為支點,撬動城市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提升,讓城市成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推動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愿景一步步成為現實美景。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0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