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國家樞紐節點慶陽基地。
馮喜斌攝
慶陽市是甘肅省除省會蘭州市外的首個千億元級市州,是甘肅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中“隴東南經濟帶”的核心城市,被視為甘肅經濟發展的第三極。
近年來,慶陽市委、市政府搶抓“東數西算”國家戰略機遇,快速成長為全國八大樞紐節點增量較大、增速較快的數據中心集群,精心打造的“中國算谷 智慧慶陽”城市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此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持續打響“慶陽蘋果”品牌;深挖文化底蘊,大力推動文旅融合,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持續擴大,城市品牌建設邁上新臺階。
乘“數”而上加速跑
數字經濟聚能成勢
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復同意甘肅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樞紐設立慶陽數據中心集群。
自此,慶陽與“數”相擁、與“算”結緣,在新的賽道上疾馳。慶陽由此也成為全國“西電東送”“南水北調”“西煤東運”“西氣東輸”“東數西算”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交織疊加的城市。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使得慶陽數據中心集群迅速崛起,成為全國重要的算力保障基地。截至目前,慶陽數據中心集群已建成標準機架3.1萬架,算力規模突破5萬P。這一成就不僅夯實了慶陽的數字經濟基礎,也強化了數字經濟產業,為甘肅省經濟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極。
慶陽市委書記黃澤元說:“‘東數西算’工程正改變著慶陽的城市氣質和發展氣象,為全國提供了惠普綠色的算力服務。在算力基礎的帶動下,慶陽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產業鏈、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p>
隨著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項目相繼投運,以及金山云、燧弘科技、首都在線等智算中心規模的持續擴大,慶陽走出了一條“以多產業、多場景驅動算力建設,以大算力集聚智算生態,以全生態拓展新產業、新場景”的閉環互促、循環共進發展路徑。這些項目的落地和運營,為慶陽產業發展帶來了新希望,有效帶動了慶陽的經濟發展。
據了解,慶陽數據中心主要服務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算力需求,已成為國內人工智能重要算力保障基地。目前,慶陽正在積極推動低空經濟、平臺經濟、智能制造、信創、新能源等產業的發展。
慶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周繼軍說:“2025年,慶陽將加快建設全國AI算力高地,提速建設多個‘萬卡’集群,算力規模達到10萬P,建成全國最大的綠色算力生態基地和全國領先、規模最大的智算數據中心集群。”
乘“數”而上,順勢而為。慶陽實現了從經濟發展“洼地”到數字產業發展“高地”的起跳跨越,展現出慶陽在新時代的新面貌和新活力。
打響“慶陽蘋果”品牌
“鏈”出強市富民大產業
慶陽氣候溫潤、光照充足、海拔適宜,具備生產優質蘋果所需的主要生態指標和輔助指標,全市6個縣區被農業農村部劃為全國蘋果生產重點縣,生產的蘋果果實碩大、果面光潔、色澤艷麗、營養豐富、酸甜適口、風味濃郁。也因此,慶陽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中國優質蘋果之鄉;慶陽蘋果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入選國家農產品品牌目錄。
據了解,慶陽現有果園133萬畝,蘋果全產業鏈產值113億元,從業人數30多萬。慶陽蘋果暢銷國內20多個城市,盒馬鮮生、大潤發、華潤萬家、永輝等大型超市均有銷售,出口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蘋果產業已成為慶陽市農業支柱產業。
近年來,慶陽市緊盯全市蘋果產業鏈產值和品牌價值“雙提升”目標,實施百萬畝優質蘋果基地改造提升工程,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農業大學、隴東學院、慶陽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等科技力量支撐,不斷推進蘋果產業技術升級。
“果園施的都是有機肥,蘋果品質好、甜度高、個頭大,除去成本,每畝地收入一萬多元?!惫r范先生興奮地告訴記者,“我種植果樹三十多年了。這些年,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果品質量越來越好,每年果子還未到采摘季就被果商預定了。”
近年來,慶陽市著眼于打造“慶陽蘋果”品牌,提出了以“慶陽福地天賜瑞果”為口號的品牌宣傳推廣理念,培育出瑞雪、瑞陽、維納斯黃金等新優品種和自主品種,持續優化品種結構,促進品種品質差異化發展,增強慶陽蘋果的市場競爭力。2024年,慶陽市被確定為農產品(蘋果)區域公用品牌調研示范基地,成為國家體育運動員保障食品。
“慶陽蘋果品牌知名度較高,隴上鮮品智慧農場總面積2045畝,主要栽植秦脆、瑞雪、維納斯黃金、紅富士、嘎啦等新優品種,銷售主要依靠線上及果樹認養模式,好評如潮?!备拭C隴上鮮品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耿向東向記者介紹。
經專業機構評估,2024年慶陽蘋果的品牌價值為62.61億元。在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上,慶陽蘋果再次入圍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隨著果品生產、技術服務、貯藏加工、營銷推介等全產業鏈和價值遞增鏈的完善,在高速公路、高鐵站、機場、城區過街天橋和大型商超LED屏、公交車和出租車等交通工具上隨處可見“慶陽福地天賜瑞果”的廣告宣傳,慶陽蘋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真正實現了由產品向品牌的轉變。
彰顯深厚文化底蘊
夯實城市品牌軟實力
“慶陽歷史積淀深厚,文化色彩多元,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元素和最鮮明的特色,具有足夠的歷史長度和文化厚度,具有強大的創新稟賦和發展動力。”黃澤元說。
慶陽紅色底蘊深厚,是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1934年11月7日,西北第一個紅色政權——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華池南梁成立。以南梁為中心發展壯大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后來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歷史浩然,精神不朽。南梁精神早已融入了慶陽人民的血脈,成為慶陽的精神氣質。
慶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發現于慶陽,境內發掘的南佐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見證之一。這里有著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博大精深的岐黃文化、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香包、刺繡、民間剪紙、道情皮影、隴東民歌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慶陽五絕”,《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繡金匾》三首慶陽民歌唱響大江南北、經久不衰。這些交相輝映的“文化富礦”,成為“文化慶陽”建設的充足底氣和堅實根基。
近年來,慶陽市堅持立足文化資源稟賦,以紅色旅游為旗幟,以岐黃周祖文化為龍頭,以康養度假為亮點,精心打造紅色勵志研學游、岐黃周祖探源游、生態避暑康養游、美麗鄉村體驗游等系列旅游產品,持續擦亮全域旅游的“慶陽模式”新名片。
古慶州文化旅游區、子午嶺康養度假區、北石窟寺文化生態旅游區、南梁紅色旅游景區、隴東風情園、東老爺山景區、環州故城景區、子午花溪谷景區、龍棲谷景區……一個個重點景區的提質升級,使慶陽成為了一個“紅+綠+特”多元復合的旅游空間。
以節聚勢、以會為媒,慶陽市以香包為主題,已連續舉辦了19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在宣傳慶陽民俗文化、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慶陽市先后赴濟南、青島、西安、武漢、天津、深圳、成都等市召開文旅資源推介會,城市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持續提升。
文旅行業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品牌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慶陽市通過多角度展示、多渠道宣傳、多維度推廣等“組合拳”,不斷提升慶陽文旅的社會知曉度,夯實城市品牌的文化根基。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7日第11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