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生態宜居品質。圖為成都市青龍湖濕地公園環境優美宜人。
建設新時代美麗城市,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是實現“雙碳”目標、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我國城市發展勾勒出了一幅綠色、宜居、智慧的新藍圖。
美麗城市是什么樣的?如何建設?
因需立標啟新程
“城市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社會經濟活動最集中的區域,也是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強度大、污染排放集中、生態環境問題集中的區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與難點。”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萬軍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積極推進美麗城市建設實踐,取得豐富的經驗。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制定實施《“美麗杭州”建設實施綱要(2013—2020年)》,建設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美麗杭州。
廣東省深圳市落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示范區要求,制定深圳率先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典范規劃綱要,以“六個標桿一個窗口”,建設現代化美麗深圳。
此外,福建廈門、浙江寧波、山東煙臺、海南三亞、四川成都等一批城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美麗城市規劃,完善實施機制,全面推進美麗城市建設,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成功模式。
雖然各地成績亮眼,但萬軍坦言,城市生態環境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他給出一組數據:目前,我國仍有1/4的城市空氣質量尚未達標,PM2.5濃度距離25微克/立方米的美麗中國建設要求還有差距。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還未完成,縣級城市黑臭水體仍在持續攻堅。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不完善,2023年全國城市污水收集率剛剛達到73%,綠色建筑面積占總面積比例不到1/5。
有預測稱,到2035年,我國將有超過10億人口生活在城市,全國國土開發強度將控制在4.8%以內。
“城市發展綠色轉型任務艱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城市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不足,城市居民對優質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健康安全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長,城市治理能力亟待增強。”萬軍說。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方案》重點在于解決城市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進各地以城市為載體探索美麗中國建設實踐路徑,支撐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實現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管理,讓人民群眾在美麗家園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在主要目標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區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宜居更加凸顯、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推動50個左右美麗城市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示范標桿。
到2035年,城市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形成智慧高效、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美麗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
多措并舉破痛點
美麗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
《實施方案》中的重點任務與實施路徑,是實現美麗城市建設目標的關鍵密鑰。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而城市是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區域。”萬軍說。
可以期待的是,未來城市里,能源結構清潔高效,產業發展綠色低碳,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交通出行便捷環保,資源利用節約適度,低碳生活蔚然成風。
為實現上述目標,《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包括加快城市交通運輸與能源體系融合發展,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積極推廣使用綠色環保廣告材料等。
在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上,推動城市移動源結構優化和高效監管,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源頭解決餐飲油煙及惡臭異味擾民問題。規范室外照明設施建設管理。持續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加強各環節規范管理。
此外,為提升城市生態宜居品質,統籌推進生態廊道、通風廊道、城市綠道、景觀廊道及基礎設施一體布局,利用街頭、社區小微空間等見縫插綠,成為重要舉措。
城市不僅要有高樓大廈,也要有鳥語花香。《實施方案》提出,大力推進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相關標準,支持建設一批生物多樣性開放地、體驗地。
噪聲污染也是影響人民群眾幸福感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實施方案》,未來將持續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智能應用噪聲地圖,全面推動寧靜小區建設。
在提升城市環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方面,《實施方案》要求,優化城市備用水源地布局。提高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覆蓋率。以一次性塑料制品為重點,加強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治理。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
規劃先行繪藍圖
我國城市所處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規模各異,美麗城市建設要因地制宜。
《實施方案》強調,鼓勵城市改革創新,先行探索,發揮在破解生態環境治理難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增進民生環境福祉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出根據區域特色、發展階段、城市規模,結合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礎,在東、中、西、東北部等地區分類選取5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納入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予以重點支持。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研究室主任陽平堅表示,開展先行區建設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自下而上,有條件且有意愿開展先行區建設的城市,可自行依照《實施方案》推進;二是自上而下,城市完成建設工作后,需上報至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再由生態環境部統籌,擇優推薦。
“杭州、深圳、廈門等美麗城市建設的經驗表明,制定高規格的美麗城市建設規劃,建立完善推進機制,一張藍圖干到底,是建設美麗城市的有效途徑。”萬軍說。
因此,《實施方案》制定了美麗城市建設的參考指標體系,鼓勵各地依據參考指標體系,根據本地區情況細化、優化美麗城市建設要求,制定實施方案、規劃或者行動計劃,明確建設目標、重點任務、改革舉措和重大工程,將美麗城市建設要求與任務落實落細,持續推進。
“要調動各方面共建共享美麗城市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要引導建設各類美麗細胞。持續推動低碳、宜居、清潔、寧靜、和諧的生態社區建設。鼓勵引導各類園區、廠礦企業、學校、街道、庭院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7日第15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