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化”建設后,銀川市市場監管局興慶區分局玉皇閣北街市場監管所煥然一新。圖為玉皇閣北街市場監管所外景。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沙坡頭區分局迎水橋市場監管所食品快速檢測室內,工作人員正對食品進行安全檢測。
市場監督管理所是市場監督管理系統最基層組織、最基本力量,加強市場監管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下簡稱“兩化”建設)是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基礎,也是關鍵。
2022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加強市場監督管理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市場監督管理所建設規范(暫行)》,對“兩化”建設進行全面部署。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全面提升市場監管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兩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共有146個市場監管所,完成“兩化”建設星級評定的有126個,完成進度為86.3%。其中全國五星所3個、自治區級四星所34個、市級三星所89個。
亮眼數據的背后,寧夏回族自治區基層市場監管有哪些新變化?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走進寧夏銀川市、石嘴山市、中衛市等多地,以點及面,深入了解“兩化”建設開展情況。
提檔升級 形象靚起來
走進位于銀川市市場監管局興慶區分局玉皇閣北街市場監管所,門頭標識、政務公開欄、辦公場所指示牌等一應俱全,并使用統一的色彩、字體、材質進行裝修裝飾,令人耳目一新。
玉皇閣北街市場監管所所長甘曉春回憶,2021年她剛來所里時,門頭標識還沒有統一,只是在原工商所標識基礎上加了“市場監管”字樣,老百姓仍習慣性地稱市場監管所為“工商所”。
“過去群眾辦事經常找不到地方,看到市場監管所也不了解具體職責。”銀川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偉說,“兩化”建設后群眾最直觀的感受是門頭標識更好認了,更清楚哪些事情可以找市場監管所解決,辦事也更方便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兩化”建設讓市場監管所過去陳舊的設施設備煥然一新。在玉皇閣北街市場監管所兩層辦公樓里,綜合服務大廳、執法裝備庫、食品快速檢測室、檔案室等業務用房應有盡有,功能完備。
中國城市報記者在食品快速檢測室看到,室內操作臺上有序擺放著各類檢測儀器。“檢測室日常能開展30多種食品安全檢測項目,如農藥殘留、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基本覆蓋常見食材。像枸杞二氧化硫含量檢測20分鐘左右就能出結果。”甘曉春說。
蝶變,不僅僅發生在銀川市。
在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沙坡頭區分局文昌市場監管所門前,井然有序地停放著一排電動自行車,這些執法車輛統一車型、統一外觀、統一配印“市場監管”規范標識。
“以前工作人員外出辦公沒車很不方便。大家各自購買的車輛,樣式五花八門,看著也不專業。統一配置車輛后,群眾有需求我們響應更迅速、處置更及時。”文昌市場監管所所長梁國寶說。
基層市場監管所的變化,離不開自治區級層面的頂層設計。
“兩化”建設啟動后,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成立市場監管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印發工作方案,確定“試點先行、分步建設、全面規范”工作思路,規劃時間表路線圖。
兩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共爭取自治區財政資金1300萬元,用于市場監管所基礎設施改造、交通工具配置、執法裝備配備、外觀標識統一等。
數智賦能 監管精起來
石嘴山市惠農區市場監管局春暉市場監管所位于惠農區中心商業區,是惠農區轄區內最大的綜合市場監管所。其監管經營主體多達10233戶,僅食品經營主體就有2000多戶。
“商超林立,人員有限,磨破嘴跑斷腿也很難監管到位,那么該如何保障轄區食品安全?”當中國城市報記者拋出心中的疑問時,春暉市場監管所所長塵釩沅笑言有“法寶”。
塵釩沅口中的“法寶”是智慧食安監管平臺。“平臺能隨時查看轄區學校、養老院、企業職工食堂和后廚監控的實時畫面。”塵釩沅指著平臺屏幕,一邊演示一邊向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
塵釩沅隨機點了幾下鼠標,大屏幕里,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學食堂后廚操作、配餐、留樣、食品貯存、餐飲具洗消等環節,以及就餐區域一目了然。
據介紹,平臺不僅能實現遠程監控,還能通過AI分析和算法,實時自動識別不戴廚師帽、不戴口罩、后廚吸煙、垃圾桶未蓋、鼠患等違規行為和環境衛生問題,并自動告警。
值得一提的是,在遠程監控和AI智能抓拍基礎上,石嘴山市市場監管局惠農區分局還積極探索“物聯數智”監管模式,推動物品與設備智慧化管理。
“物聯傳感技術能實現對消毒設備、冷藏冷凍設備等進行物聯感知,全時段、全過程監測關鍵設備溫度、濕度、時間的精確數值,平均2分鐘更新一次監測數據,監管效率實現大幅提升。”塵釩沅說。
發生在石嘴山市基層市場監管所的變化,是寧夏將智慧監管融入“兩化”建設的生動縮影。
自“兩化”建設開展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基層市場監管所充分利用智慧監管平臺,在特種設備、食品藥品等關鍵領域,僅憑一臺電腦、一個平板乃至一部手機,即可實現有效監管,顯著提升了監管精細度覆蓋率和效率。
惠民利企 服務優起來
基層市場監管所是市場監管觸角的最前端,既要有統一規范的外在形象,更需要監管服務的品質內涵。
說到服務,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沙坡頭區分局迎水橋市場監管所副所長張旭瑤,對幫助一位外地游客處理消費糾紛的事例記憶猶新。
去年夏天,外地游客在轄區一處瓜攤購買了西瓜,本打算回家后和家人分享。然而,游客到家后發現西瓜已經壞掉。生氣之余,該游客向迎水橋市場監管所進行了消費投訴。
“決不能讓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迎水橋市場監管所接到投訴后迅速展開核查,但由于攤販位置不明找起來并不容易。經過一番尋找,工作人員最終找到了攤販。
“攤販承認有過這筆交易,經過溝通協商同意退款。從投訴到退款全程不到4小時,游客對此次處理結果非常滿意,向我們表達了感謝。”張旭瑤說。
以上只是迎水橋市場監管所日常高效處理投訴調解的一個縮影。
2024年迎水橋市場監管所共接到各類消費投訴舉報294件,辦結率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11萬元,全力提升來中衛游客消費安全感和滿意度。
基層市場監管所是服務群眾的第一線,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著力點。以“兩化”建設為契機,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不斷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玉皇閣北街市場監管所牢固樹立“寓監管于服務、寓服務為常態”的工作理念,當好助企“店小二”,切實為企辦實事,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轄區企業寧夏新中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慧對此感受頗深:“公司剛成立時,我們聽到市場監管所要來就很緊張,生怕哪個環節沒做好被罰款。實際上執法人員來到現場后,更多的是提供服務和引導,幫助我們規避潛在風險。”
“起初公司在醫療器械管理上并不規范,有的產品貯存直接接觸地面。執法人員注意到后指出風險隱患,并介紹正確的貯存方式。”李慧說,在市場監管所的引導下,公司合規經營水平持續提升,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去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堅持“首違不罰”“輕微免罰”等柔性執法規定,建立健全經營主體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機制,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特別是對新技術、新業態等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截至2024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辦理“不予行政處罰”案件188件,“減輕、從輕行政處罰”案件673件。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7日第16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