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你花費了多少?
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只是闔家團圓的溫馨時刻,更是消費市場的黃金時期。春節期間產生的消費數據,恰似一面鏡子,折射出人們對未來經濟走勢的預期,為研判經濟發展趨勢提供了參考依據。
在2月6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市場年味濃、人氣足、銷售旺,商品消費亮點突出,服務消費活力十足,消費場景拓展創新。消費市場總體實現平穩開局。
“將錢花在家人和親情上”
這個春節,對于32歲的張宇(化名)來說格外熱鬧,卻也讓他的錢包“瘦”了一圈。張宇在一家中型企業擔任行政主管,年收入約12萬元。在春節假期不到10天的時間里,張宇的消費累計達到了1萬元。
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張宇詳細梳理了自己的新春賬單明細:“節前采購年貨時,除常規的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我還特意采購了進口零食與特色年貨,想給家人換換口味。這一趟下來,就消費了1000多元。”張宇覺得,過年就是要吃得開心。餐飲方面,除了在家精心烹制美食,一家人還外出享用大餐,這部分消費約1000元。
考慮到春節期間家里打掃衛生任務繁重,父母彎腰掃地很辛苦,張宇果斷決定購買一臺掃地機器人,這又花費了2000多元。
走親訪友環節,張宇也毫不含糊。“給父母買新衣服花1500多元,人情消費1000多元,給家中小孩發紅包共2000元。”在他看來,長輩辛苦操勞一年,過年時做子女的理應表達心意;而給孩子紅包則是增添喜慶氛圍,傳遞美好祝福。
此外,娛樂消費也占據了一定比例。“平時工作忙碌,春節正好是陪伴家人、增進感情的好時機。和家人一起看電影、演出,僅電影票、門票及場內消費就接近1000元。”張宇說。
回顧春節期間的開銷,盡管張宇的錢包“大放血”,但他并不后悔。他認為,春節是極具意義的重要節日,將錢花在家人和親情上,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即便接下來自己要節省些過日子,但能讓家人過個開心難忘的春節,也覺得值得。”張宇說,花得多才更有動力去掙,新的一年他會更加努力工作,爭取多賺錢,進一步提升家庭的生活水平。
多項數據一路“狂飆”
春節消費數據之所以能反映人們對未來經濟的預期,是因為消費行為往往基于對自身經濟狀況和未來收入的判斷。當人們對未來經濟充滿信心時,就會更愿意打開錢包消費。
截至中國城市報記者發稿前,從已公布的今年春節的各項消費數據來看,民眾消費熱情高漲,充分展現出對未來經濟的良好預期。
商品消費亮點多。年貨市場供需兩旺,各大商場、超市舉辦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年貨促銷活動,特色食品、年俗商品、應季服飾、鮮花等商品受到青睞。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手機、可穿戴設備、綠色智能家電等商品熱銷。
蘇寧易購發布的春節消費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門店客流同比提升80%,以舊換新訂單量同比增長92%。其中,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四大品類以舊換新訂單同比增長98%,手機以舊換新銷售增長89%。
網絡購物也持續火爆。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國郵政快遞業總體運行安全平穩,寄遞渠道暢通有序,行業業務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超19億件。其中,攬收快遞包裹11.45億件,與去年農歷同期相比增長31%;投遞快遞包裹7.82億件,與去年農歷同期相比增長26.7%。
餐飲消費活力足。各地年夜飯預訂火熱,老字號傳統美食、地方特色名菜成為餐飲消費熱點。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部分熱門餐廳年夜飯“一桌難求”“一廂難求”,一些餐飲平臺年夜飯訂單量同比增長1倍以上。
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節日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1%。
抖音生活服務發布的《2025年春節消費數據報告》也顯示,在非遺和民俗、地方文旅特色、返鄉探店等短視頻及直播內容助力下,今年春節線下消費需求旺盛。1月28日至2月3日,平臺吃喝游玩團購訂單量接近去年的1.5倍。
服務消費需求旺。今年春節放假調休增至8天,群眾出游熱情更高,文化旅游等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冰雪游、文博游等熱度不減,春節假期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億元,同比增長7.0%;國內出游5億人次,同比增長5.9%。
與此同時,一批優質的國產影片帶動觀影熱潮。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5年春節檔(1月28日至2月4日)總票房達95.10億元,觀影總人次1.87億,總場次346.8萬場,平均票價50.8元,刷新了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和人次紀錄。值得一提的是,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6日13時25分,今年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突破57.76億元人民幣,超《長津湖》票房成績,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
此外,消費場景拓展創新,商旅文體健加快融合,數字化、沉浸式、互動式消費場景受到青睞。重慶除夕夜“兩江四岸”設置夜景燈飾,推出春晚分會場景點IP、吉祥物快閃及打卡活動;江西舉辦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走進直播間活動,創新文化產品消費場景;浙江嘉興烏鎮景區引入人形機器人,游客紛紛與機器人“握手”、合影留念,感受科技年味。
值得關注的是,縣域消費也展現出強勁態勢。對此,專家分析,從各縣域消費情況看,外出人員返鄉、縣域商業體系日益健全、縣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優質商品供應充足,以及農民收入穩步提高等因素疊加在一起,是縣域消費市場升溫的重要原因。
多措并舉持續提振消費
消費不僅帶動生產和投資,還連接著供給與需求,關乎就業民生和社會福利,對暢通經濟循環至關重要。202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1月24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協同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出更多務實有效的政策舉措。
一是升級商品消費,穩住消費大盤。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二是擴大服務消費,挖掘消費增量。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
三是培育新型消費,增強消費動能。推進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推動“人工智能+消費”,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
四是創新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活力。開展“購在中國”系列擴消費活動,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實施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城市試點,開展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推動城鄉商業轉型提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務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建議,要抓好穩就業、促增收工作,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
“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勞動、知識、技術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動居民工資收入合理平穩增長,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劉向東說,此外,還要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增加城鄉居民的財產性收入,讓有恒產者有恒心,使其有能力有條件有意愿消費。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10日第08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